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晚19点,杭州市拱墅区在运河文化广场南戏楼举办“2014年大运河文化节开幕式”,庆祝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晚会第二个节目“国学礼仪•运河遗风”开始后,只见八女二男十位青年身着汉服,彬彬有礼地在舞台上演绎着传统礼仪。男士儒雅端庄,女士仪态万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杭州市委党委、宣传部长翁卫军与杭州市政府副市长张建庭等领导,与来自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外宾、拱墅区合作共建单位的嘉宾等一同观看了晚会。现场观众翻看节目单,发现“国学礼仪•运河遗风”表演者一栏印着: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国学礼仪•运河遗风”,确实为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学子演出。这个节目原创为“汉服秀”,首演于学院组织的首届中国文化节“文脉千秋”。经过几年打磨,已经十分成熟,成为人文社科学院学生艺术团的保留节目。今年5月12日,人文社科学院组织学生在拱墅区金海岸剧院,为拱墅区居民献上了一台艺术品位高雅、文化蕴涵丰富的“云林国艺汇演”,受到欢迎,《杭州日报》曾经报道。该区文广新局当即“现场订购”了其中的汉服礼仪节目,使人文学子最终走上了“2014年大运河文化节开幕式”这一大型演出的舞台。
近年来,在人文社科学院党政积极运作下,不仅学生有了众多走上社会大舞台实践锻炼的机会,教师也有了更多横向科研的新平台。中国大运河申遗揭晓前夕,人文学院与拱墅区文广新局仅就文化横向课题,就签订了两项科研协议。其中《“世遗后”杭州段中国大运河文化综合展示方案》,经过课题组六位老师和三个学生调研小组近三个月的辛勤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得拱墅区文广新局积极评价;《民营实体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研究》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人文社科学院还与拱墅区米市巷街道进行了领导互访,就米文化研究项目也达成了合作意向。这些横向作合项目,是学院与拱墅区文广新局、小河街道办事处、小营巷街道社区和万事利礼品公司等基地长期合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