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文章登上《Science》

来源: 生命科学学院 添加日期:2021-05-24 16:34:08 阅读次数:

2021年5月21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徐爱春博士(第一作者及第一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Science》上联合发文(Letter),为极度濒危物种镇海棘螈(Echinotriton chinhaiensis)的保护献计献策。

20446

镇海棘螈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棘螈属,是中国特有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极度濒危物种。镇海棘螈仅分布于浙江省宁波地区几处狭窄区域,种群数量极其稀少1932年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其生活习性、濒危原因等知之甚少

在浙江省林业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工程行动支持下,我校联合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北仑分局、北仑区林场等属地管理单位于2018年至2020年期间开展了多次野外调查和评估。结果显示,镇海棘螈野外种群大小为278—330只,分布区仅限于北仑区林场内的狭小区域,总面积不足1公顷。

167AA

镇海棘螈主要威胁因素为种群极小,易受极端气候和偶发因素影响,栖息地破坏或丧失,且其运动能力相对弱,很难扩散到其它适宜栖息地。目前,针对该物种的保护,仅建立了一个市区级的保护区,保护地面积不足0.5公顷。因此,建议扩大保护地面积,采取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对现存种群及栖息地的保护;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资金和科研力量投入;采取有效的人工扩繁措施,积极寻找适宜的潜在栖息地,开展野外放归;加强镇海棘螈野外生活史的研究,为其种群保护和野外放归提供科学依据。

徐爱春多年来从事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行为生态学、保护生物学(野生动物濒危机制)及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浙江省林业厅和青海省林草局等多个科研项目。

43ABE

C898

11570

自2008年起,徐爱春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团队主要进行了镇海棘螈资源本底调查、繁殖生态学、栖息地改造、人工扩繁和野外放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入了解了该物种并为其保护与管理积累了大量原始基础性材料。2018年3月至8月,团队的镇海棘螈项目组对北仑区林场镇海棘螈主要栖息地和繁殖池塘进行调查和研究,利用野外发现的卵,在实验室成功人工繁育出镇海棘螈幼体。团队十三年的坚守,也为今年3月镇海棘螈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