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iScience》!我校教师团队开发出生物表型领域新算法

来源: 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本报编辑部 添加日期:2021-07-19 18:08:11 阅读次数: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徐沛课题组在《i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能够将功能生理表型(FPP)与功能作图(FM)相结合的一般性算法框架,通过高维统计推理实现两者的整合,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基因型如何翻译为表型。徐沛课题组外籍讲师ArunPandey为本论文第一作者,徐沛研究员为第一通讯作者(Lead contact),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邬荣领教授和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MenachemMoshelion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北京林业大学姜立波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GosaSanbon博士和中国计量大学孙挺博士为本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高通量表型计量技术,包括生理表型技术日益成熟,已能够长期、实时监测植物响应环境动态变化的综合生理性状。该技术与下一代基因组技术一起将植物科学带入了大数据时代。然而,目前仍缺乏能够偶联解析动态生理性状与DNA序列变异间关系的通用算法框架,这已成为表型组时代的重大技术瓶颈之一。徐沛课题组的上述阶段性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了新路。

该研究在玻璃温室中利用基于蒸渗原理的高通量生理表型组平台“PlantArray 3.0”实现对62个株系组成的番茄渐渗系(IL)群体的水分生理参数、土壤及气象参数的自动、同步、动态采集。以处理前正常灌溉、渐进式干旱和复水等三个不同阶段的蒸腾表型数据为例,利用勒让德函数(Legendre function)和结构化反依赖性模型(structured antedependence model)对植物蒸腾速率平均向量进行建模,并进行协方差矩阵结构的估计,进而得到功能作图框架下的关键拟合参数。结果表明,在第一阶段,蒸腾速率随植物生长而逐渐增大;在第二阶段,其趋势转为逐渐下降;在第三阶段,蒸腾速率迅速增加,在复水后第5天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将拟合参数纳入FPP-FM函数映射后,通过排列检验计算识别出7个具有强效应、能够调控蒸腾速率时空变化的动态QTLs。通过进一步构建QTL互作网络,可以揭示它们如何调控干旱胁迫下的表型可塑性,促进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FPP-FM算法框架的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不仅可用于解析水分生理性状,也可以用于解析其他具有多处理特征的动态生理和形态性状。其遗传框架也不限于具有系谱关系的遗传群体(ILs、F2群体、重组自交系等),而是可以拓展到基于连锁不平衡的自然群体。

图为控制渐进式干旱条件下蒸腾速率变化的动态QTLs及其网络。(A)IL群体所有株系蒸腾速率的阶段性变化,其平均向量曲线(红色)由Legendre 函数拟合。(B)通过FPP-FM得到曼哈顿图,表明动态蒸腾速率相关的分子标记的显著性。(C)最显著QTL(11号染色体)上的两个等位位点对蒸腾速率的动态效应比较。(D)处理前正常灌溉、渐进式干旱和复水等三个不同阶段下QTL互作网络。每个网络中的枢纽QTLs用深色高亮显示。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