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生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上发表激光照明相关研究论文

作者:邾强强 添加日期:2022-11-10 15:51:59 阅读次数:

近日,我校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王乐教授团队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黄敏航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上发表了题为“Thermally robust Al2O3-La3Si6N11:Ce3+ composite phosphor-in-glass (PiG) films for high-power and high brightness laser-driven lighting”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具有高散热特性的激光照明应用荧光玻璃薄膜材料及器件。中国计量大学为文章的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激光照明作为新一代的大功率、高亮度照明技术,在汽车大灯、航空航海照明、军用手电、激光影院以及激光电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激光照明技术中,荧光材料起到光色转换的重要作用,决定器件的发光效率、发光强度、显色性及寿命等关键性能参数。传统的固态照明封装材料(如有机树脂等)不但散热性能差,而且在长时间、高功率激光照射下会出现碳化和烧蚀等损伤现象,影响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从而最终导致整个光源器件的失效。为了获得更高光效和可靠性的激光照明器件,荧光转换材料须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及热稳定性。因此,研制耐高功率密度激发的高可靠性荧光转换材料成为激光照明技术(包括激光显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荧光玻璃(PiG)薄膜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激光照明应用荧光转换材料,但由于玻璃基质散热性能的限制,PiG薄膜在高功率密度激光激发下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发光猝灭现象,导致最终激光照明光源光通量较低。本研究将Al2O3颗粒作为传热介质引入到La3Si6N11:Ce3+(LSN:Ce3+)PiG薄膜中,形成复合结构荧光转换材料,可实现高亮度激光照明光源。通过优化Al2O3比例以及荧光膜层厚度,Al2O3-LSN:Ce3+ 复合PiG薄膜的发光饱和阈值可以达到23.08 W/mm2,相比传统LSN:Ce3+ PiG薄膜(18.27 W/mm2)提高了26.3%。通过将Al2O3-LSN:Ce3+复合PiG薄膜与高功率蓝光激光器进行结合,可实现光通量达到2886 lm的高亮度激光驱动白光光源。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我校王乐教授和厦门大学解荣军教授。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等资助。论文的链接为: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2/tc/d2tc03535a

王乐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半导体照明、新型显示及光电检测仪器等研究,团队相关研究工作也于近期被澎湃新闻等媒体转载报道: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493101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