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金成滨研究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类)项目

来源: 科研院 发规处 添加日期:2025-08-07 13:59:28 阅读次数: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项目资助结果。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金成滨研究员成功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资助。

金成滨研究员2022年加盟材料与化学学院卫国英教授新能源材料与材料表面防护研究所,先后获校首批258人才培养计划、第二批高水平学科培育团队(电化学表界面原位计量)支持。入职后,聚焦高容量电池材料失效及修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致力于构筑高比能、长寿命、高安全的锂金属电池。近五年,以一作及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 Energy、Nat. Rev. Chem.、Angew. Chem.、Nat. Commun.、Adv. Mater.等化学、材料及能源领域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共发表论文70余篇,引用73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曾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等。目前为eScience、Adv. Powder Mater.、Energy Environ. Mater.等国产期刊青年编委,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浙江省废电池回收利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担任Nature、Nat. Commun.、Angew. Chem.、EES等22余种高水平期刊独立审稿人/仲裁人;曾协助组织国际表面科学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分论坛主席)、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中新澳青年化学家论坛等学术会议。

近年来,我校以高水平学科团队建设为核心引擎,坚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团队、科研创新“三位一体”协同发展,通过组建精锐跨学科团队,凝聚攻坚合力,突破科研卡点,产出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在打造高水平学科团队,勇攀科研高峰的征途上,我校更将青年教师培养置于关键战略位置,将其作为团队永葆活力、梯队持续优化的核心密码,深入践行“人才强校”战略,以“大人才观”积极探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道路,构筑起“青年英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阶梯式培育体系,从 “258 培养计划” 到 “环宇计划”,再到特色师资培养计划,一系列精准施策为青年人才搭台赋能,让更多青年才俊在高水平团队中快速成长、崭露头角,为学校学科团队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书写着人才辈出、创新不止的奋进篇章。

面向未来,我校将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大力强化有组织科研,升级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通过前瞻布局重点方向、设立人才培育专项、优化项目申报精准服务、搭建高水平交叉团队支撑平台等系列举措,着力构建 “选-育-荐-扶”全链条人才培育机制,推动我校高水平发展。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