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校庆学术活动】华中科技大学郁伯铭教授和武汉大学胡冉博士访问我校

来源: 理学院 作者:曹丹 添加日期:2018-10-25 13:56:00 阅读次数:

        为庆祝建校40周年,华中科技大学郁伯铭教授和武汉大学胡冉博士受邀访问为我校。10月24日上午郁伯铭教授在格致中楼400作了题为“如何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专题讲座,胡冉博士作了题为“孔隙介质多相流界面稳定性及其细观机制”的学术报告。理学院物理学科教师、全体研究生以及机电学院和计测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报告会,会议由理学院徐鹏教授主持。

       郁伯铭教授通过五个“如何”系统地介绍了研究培养的全过程,分别是“如何选好学位论文题目”、“如何做好文献调研”、“如何撰写好第一篇学术论文”、“如何做好开题报告”和“如何写好学位论文”。郁伯铭教授介绍了其多年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体会,重点强调了三个“要做”,要做迄今别人没有探索过的研究,要做迄今未解决的科学难题,要做比别人更好的研究工作,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进行三个“要做”。郁伯铭教授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师生的共鸣,为指导教师和研究生个人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接着,胡冉博士详细介绍了关于孔隙介质多相流界面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工作。胡冉博士首先由二氧化碳封存方面的应用背景谈起,系统介绍了多相流界面稳定性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近几年课题组在多相流界面稳定性机理方面的四个重要发现。胡冉博士的报告深入浅出,精彩纷呈。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郁伯铭教授和胡冉博士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10月24日下午,郁伯铭教授在环宇楼B502为18级物理学类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专业教育,并作了题为“物理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的专题讲座。郁伯铭教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分五个部分介绍了物理学科、物理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物理学与三次工业革命、高等教育与工业革命、机遇和挑战。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拓宽了专业视野,增强了专业认同感。

       郁伯铭教授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1年在清华大学核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86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工作,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96年至1999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并于2000年、2005年、2006年和2008年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机械系、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台北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数学研究所等合作研究和学术访问。郁伯铭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形几何理论和分形多孔介质输运物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Fractals, Int. J. Heat Mass Transfer,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 等国际期刊上,迄今共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论文Google总引用率6300多次,h指数43。郁伯铭教授近四年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郁伯铭教授现为SCI国际杂志《Fractals》亚太地区主编。

       胡冉,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士,2013年获武汉大学水工结构工程博士学位,期间2011~2012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开展合作研究,2013年至2015年任武汉大学讲师,2015至2016年在LBNL开展博士后研究,2015年至今任武汉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孔隙/裂隙介质多相流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博士后特助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获发明专利3项,软著权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2), Géotechniq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等行业主流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