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学院义乌校区迎来2020级本科新生

作者:霍龙伟 胡宇南 周洁 添加日期:2020-10-10 16:21:23 阅读次数:

10月9日,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义乌校区正式迎来第一批新生。今年学院共录取新生1410名,已报到学生将全部在义乌校区完成大学四年学业。

彩旗招展,大美校园喜迎八方学子

为安全有序开展迎新工作,学院专门成立了迎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周密的迎新方案,不断推动落实接地。在秋日的微风里,校内路灯杆和干道两侧遍布各色彩旗,内容丰富的喷绘斑斓绚丽,各种祝福与欢迎标语迎风漫卷,同红黄相间、庄重典雅的校园楼宇一道,满怀丰收喜悦之情,张开怀抱,欢迎她的第一批新生到来。  

心心念念,校领导慰问关怀新同学

在新生陆续报到期间,校党委书记张土乔,校长宋明顺,党委副书记肖刚、程刚,副校长葛洪良、王迪钊,现代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傅洪健、院长易荣华,党委副书记黄建湖、陈子立,副院长谢代梁、吴太权等领导,走访查看迎新接待点,看望慰问迎新工作人员;走进新生宿舍,了解他们的入学路途情况、生活学习需求等讯息,嘱咐新生在校遇到困难及时告诉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

8BBC7

爱心接力,四支志愿者队伍齐上阵

学院党员教师志愿者车队、义乌校友志愿者车队、学生志愿者队伍、义乌邮政志愿邮车,继续汇聚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洪荒之力,驻守、往返于分布在全市不同的新生接待处,为新生及家长们提供全天候的通勤服务,形塑为义乌街头一道流动的美丽风景线。

党徽在身,学生在心。学院党员教师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积极践行初心使命。为迎接新生,党员教师们主动请缨、身体力行,自发组成志愿者车队。他们不辞辛劳,不计得失,特意从杭州赶来义乌,往返于机场、车站与学校之间,以实际行动展现爱生爱岗、敬业乐业的新时代教师风貌。

12784

离校不离心,秋风亦暖人。母校喜迁义乌,义乌校友会积极行动,志愿者车队再次集结、整装出发,随时为有出行需求的新生和新生家长提供用车方便。

党有示范,“团团”必应。在火车站、机场、汽车站等站点,团委的学生志愿者们,引导新生及其家长至迎新专用大巴车,使他们第一时间感受到“义乌速度”和“现科温度”。校园内,处处可见身着身着红色志愿服的学长学姐们,为新生搬运行李、指引道路、热情答疑的忙碌背影。

点线面结合,一站式服务便捷报到

为方便办理入学事宜,提高报到效率,各系部、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将新生接待点集中于学校南大门,让系部多办事、新生少跑路,全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学校在新生录取身份验证现场设立总咨询服务台,由学工办负责处理证件不齐、绿色通道、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事务,保卫部负责户籍迁移咨询,计划财务部负责处理临时缴费事宜,后勤中心负责新生医保、学平险、新生体检等相关事宜,团委负责志愿者服务及相关咨询服务。同时,学校为每位新生准备一个装有学生手册、心理健康教育手册、校园手绘地图、安全知识读本、校徽等材料的资料袋。此外,各系部还为新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迎新活动。 

143A3

智慧校园,互联网+助力学生新生活

为便于疫情常态化形势下新生入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师生学习生活,学校着力提升网络软硬件设备设施。在入校检测口,校医院设置值班点,电子测温设备实时监测入校学生体温,各系部接待点配备测温枪,严格执行学校防控预案,保障新生安全入校。校内师生宿舍、办公室和教室安装有智能密码门锁,各楼层配备有智能水箱,宿舍楼配备智能洗衣机,教室安装有智能多媒体教学设备。入住智慧校园,开启智能生活。 

校园无围墙,安全有保障

根据双江湖高教园区整体规划,我院设计建设成为了长三角首个无围墙大学。为保障校园安全,办好开放式大学,学院推动信息化建设,强化安保设备和人员配置,为全校师生竖起一道无形的安全盾牌。校园设有监控摄像、人脸识别设备1800余个,覆盖校内所有建筑、道路。

义乌公安值守校园安全。校内韶华苑设有公安、交警警务室1个,有常驻民警、交警执勤。校园110开通24小时报警服务热线,可快速接警出警,第一时间处理各种警情,守护全校师生安全。

校本安保有特色。学院现有安保服务人员50人,提供24小时安全执勤巡逻服务。针对开放式大学需求,9名学生退伍军人保持“退伍不褪色”的优良风范,以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饱满的精神,既为新生提供志愿服务,也将成为常态化的校园安保力量。此外,学生安全自治委员会也将担当起日常校园安全维护职责。

殷殷父母,守望雏鸟展翅入长天

因疫情防控要求,家长不能陪同学生进入校园。学校专门设置了家长休息区,饮用水、崭新桌椅、校园风景展一应俱全。学生在校门口告别父母,需要独立完成入学报道所有流程。这意味着新生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步入校园,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踏上新征途,开启新生活。

继1300余名大二学生从杭州校区建制性迁住以后,义乌新校区已正式接纳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共计2700余名本科生顺利、安全、有序入住。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