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王昆扬、张英伯教授来我校做学术报告

来源: 理学院 作者:马国强 添加日期:2018-11-05 16:06:14 阅读次数:

       2018年11月2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王昆扬教授、张英伯教授在格致中楼500室分别做了题为“摆脱第二次数学危机的阴影”和“国外大学数学系见闻点滴”的学术报告。数学学科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王教授在报告里指出第二次数学危机在理论上被卓越的数学家克服了,但是这些数学家建立的理论,至今没有在数学教育的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贯彻,以至于在“危机”中发生的事情依然发生;报告讲述了如何把Cantor创立的实数的表示转化为人们千年来形成的对于实数的十进表示的方法,简介如何使用十进表示,通过幂运算来定义指数函数,克服大学教科书中在证明指数函数连续性的过程中常犯的逻辑错误。张教授的报告主要介绍报告人在国外留学和访问中的点滴见闻,包括留学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情况、欧美大学的教授治校,以及发达国家数学系现代化的前沿课程。
      王昆扬,国家教学名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逼近论、调和分析。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翻译俄文专著一部。曾集体获得1989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合作获得1990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4篇,编写教科书5部、通俗读物1部。翻译俄文教科书1部、英文教科书1部, 主持并完成教育部师范司教改重点项目JS032A (1998~2000)。两度主持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主持国家级“分析类课程教学团队”建设(2009~2012)。自1992年以来四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协助培养硕士1人、博士2人,单独培养硕士14人、博士5人,指导博士后1人,指导的博士生戴峰的论文于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曾任政协北京市第九届委员、第十届委员(1998~2002,2003~2007)、教育部高校数学与统计学教指委数学分委委员(1996~2000,2001~2005);中国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2000~2003); 《数学进展》编辑委员(2000~2004~2009);《数学研究与评论》编辑委员(2006~ )。 《Analysi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编辑委员(2006~2010)
      张英伯,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0年在德国Bielefeld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基础数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代数学,阿廷代数的表示理论。发表论文74篇(其中数学研究论文43篇,一般性文章31篇),译著2部(译自俄文),编写教材2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子项目4届(1994-2011),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届(1996-2002),1991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曾任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基础教育委员会主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数学通报主编。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