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论坛

来源: 科技处 作者:文| 曹明竹 添加日期:2018-10-23 15:35:46 阅读次数:

 10月18日,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我校召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志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泽、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方迪应邀出席并作专题报告。论坛由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张土乔和副校长俞晓平主持。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主席、中国标准2035战略项目课题组副组长张晓刚在题为“国际标准化的发展趋势”的主旨演讲中表示,当今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变化,区域标准正向国际标准转换,社会应当注重政府效能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各国需要明白产业的标准缺少是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应当高度重视新兴产业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食品科学检测技术专家庞国芳在主旨演讲“食品安全标准研究十五年”中介绍了四段研究历程。从开创中国学者国际AOAC标准先河,到液相色谱AOAC标准研究、低分辨质谱AOAC标准研究、现代信息化农药多残留检测技术。他说到,“标准研究是一种高级的科研方式,是一项神圣的科研工作,我们要做标准研究工作者的有功之臣,不要做历史的罪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大学名誉校长、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学院院长、光学工程专家庄松林院士在论坛上进行了“太赫兹波普与影像技术及其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太赫兹技术及其在信息服务、公共安全、宇宙探索、生物医学发展、先进材料检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并对其团队所做的太赫兹技术最新研发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材料科学晶体结构专家张泽院士的主题报告“科技创新与实事求是”从“科技创新意味着什么”“科技创新与实事求是的文化”“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创新链条”三个方面论述了实事求是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核武器工程设计专家徐志磊院士进行的“面向企业的智能制造系统——国际标准推荐”报告结合工业4.0的背景,引入了智能制造的概念和构建智能制造系统的优势,为企业运用智能制造系统从而提升生产力和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电子光学和光电子成像专家周立伟院士在报告“王大珩——中国科学家杰出的光辉形象”中,向参会人员介绍了一位贡献卓著、尽瘁报国的爱国科学家,远见卓识的战略家和杰出的教育家,树立了一位光学泰斗、学界楷模的光辉形象的同时,号召人们学习、弘扬这位伟大楷模的崇高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兰州大学教授、生物医学专家王锐院士作了“临床应用的多肽药物及研发进展”专题报告,介绍了研究和解决多肽新药创制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及其研发进展。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化学计量和标准物质研究专家吴方迪副院长作了“计量新时代”主题报告,从“量值定义世界”、“精准改变未来”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计量学的内涵、发展、计量体系的建立和量子化变革为计量学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报告中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历史沿革、科研实力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标准引领质量,质量促进发展。本次论坛旨在探讨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环境中,如何坚持实施标准化战略,发挥好标准化的引领与支撑作用,以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为实现“质量强国”提供不竭动力。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