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圆满落幕。经过激烈的角逐,我校在主体赛赛道共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决赛期间,校党委副书记王迪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学院党政领导到比赛现场慰问鼓励参赛师生。

本届国赛获奖作品中,由光电学院尹禄、王乐、王坤阳指导的作品《基于微反射镜阵列的高分辨率光谱仪》和光电学院沈洋、倪军、周鹏威指导的作品《知微见著——高性能光纤连接器端面缺陷检测仪》两件作品斩获主体赛一等奖,由生命学院张拥军、张明、柴文祥老师指导的作品《从药用资源优势到健康效应:膳食纤维超高效自由基-酶协同改性与血糖稳态维持机制》获主体赛二等奖,由计测学院包福兵、凃程旭、赵亚磊指导的作品《高压液相微秒级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仪》和材化学院康巧玲、李佩恒、陈达指导的作品《高熵驱动长寿命高比能锂电负极技术的开发应用》获主体赛三等奖。此外,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我校学子在多个榜单中脱颖而出,斩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优胜奖4项。


决赛期间,校党委副书记王迪钊专程赶赴南京大学比赛现场,深入参赛项目展示区与师生交流。在各项目展台前,他仔细听取团队对作品核心创新点、实践应用价值及备赛过程的介绍,就技术难点突破、成果转化前景等问题与团队成员互动,对同学们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创新思路给予充分肯定。他勉励大家要以参加此次“挑战杯” 竞赛为青春挑战旅程的出发点,将竞赛中收获的经验、锤炼的能力转化为后续学习科研的巨大动力,赓续深耕专业领域的专注、追求卓越品质的执着,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勇于攻克技术难关,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持续探索、勇攀高峰,为国家科技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国赛备赛期间,学校高度重视、统筹部署,聚焦项目提质与团队赋能,构建“辅导—演练—保障”全链条支持体系,组织30余次项目指导与模拟答辩,邀请校内外多学科专家围绕选题立意、陈述逻辑、答辩技巧等开展靶向指导;开展多轮压力测试,全面检验项目陈述与临场应变能力,持续提升作品竞争力;强化全过程服务保障,统筹落实场地、设备、交通、物资等各项支持,营造“安心、暖心、同心”的备赛环境,为参赛项目高质量呈现提供坚实支撑。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育出一批批兼具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此次 “挑战杯” 竞赛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既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量大学子们科创强国的生动实践。学校将以此次“挑战杯”优异成绩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的科创热情,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