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2011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

来源: 学生处 作者:李莉 添加日期:2011-09-28 15:47:03 阅读次数:
     9月26日,我校2011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在闻厅二楼小报告厅隆重召开。校党委书记于永明,党委副书记陶伟华出席了会议。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全体辅导员,党委学工部、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部、校团委全体人员以及思政专任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党委委员、学工部部长范庆瑜主持。
     于永明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强调实践育人是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充分肯定学工队伍一年来不断努力取得的成绩,表达了对学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势头的欣慰之情。他评价我校学工工作是创新与实效的双结合:创新,即是在学生层出不穷的新变化面前勇于探索新办法、新手段;实效,即是注重教育工作的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尤其注重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科学价值观养成的长远影响。
     针对学生工作的特点,他对学工队伍提出了关于工作理念、态度、方式等五个方面的希望和要求:一是要始终如一地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新时期要主动掌握变与不变的关系,不变的是我国固有的主流价值导向,变的是针对教育对象不断呈现的新特点而采用的引导方式;二是要毫不动摇地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生,思想引领是学生工作的根基,要从现实出发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立场、方法去认识和分析社会;三是要坚持不懈地以实践教育来锤炼学生,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避免“活动多即实践多”的理解误区,明确实践活动的指向性,达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统一;四是要真心诚意地周到服务、帮助、引导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是学生工作的基本原则,尤其要关注在学习、生活、就业以及心理等方面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给予有效的帮助;五是要积极有力地以专业化建设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水平,队伍的成长于学生发展以及自我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应有明确的职业方向规划,并能在经历中不断思考和提炼,实现自我提升。
     结合亲身经验,于永明同与会者分享了作好一名辅导员应当注意的几个要点:首先,辅导员要将自己定位成“导演”,面对学生整体要总体分析,依规律而行;其次,要善于预案动员和资源整合,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做学生工作的“核心部门”,将学生问题汇总分类,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第四,强化“缺位补充”意识,做薄弱环节的关键补给源。
     陶伟华从深化理解认识、重点有效突破、全面整体推进等三个方面切入,详细解读了实践育人理念和工作思路的形成过程,归纳总结了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育人方面采用的各项措施和取得的成绩,深刻剖析了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明确指出了下一步工作应当重点突破的瓶颈和全面推进的方向。他说,实践育人在我校具有良好的传统和基础,各级领导历来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学生的三自模式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学生的素质拓展是强化实践育人的有效手段,而学校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文件是实践育人的重要制度保障。
     同时,他也指出,当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将对我们工作理念和方式产生新的挑战和冲击,总的说来,实践育人的机制还没有形成,下一步的工作应当围绕十二个方面进行:一是以两个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加快构建学生课外大实践的育人体系和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学工线与教务科研线联动协调机制;三是强化教育公平意识;四是完善优化课外实践活动学分化方案;五是有效提高学生、教师、学院积极性;六是探索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的安全防范保障机制;七是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生活化的改革;八是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应对能力;九是突破软件、硬件的瓶颈制约;十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十一是建设好两个党员工作站;十二是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会上,学工部代表作题为“培养网络,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应对能力”的发言,部分二级分院以及部门的发言代表围绕实践育人主题作经验交流,发言结合实际、各有亮点,特别是关于网络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影响的分析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和探讨。在小组讨论中,与会者根据会议主题和工作实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表示会议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加快了大家转变工作思维和方式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进程,争取把会议的精神落到实处,让学生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