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夜不用电、不用火也能发光照明?稀土发光材料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一“梦想”。5月13日-14日,在中国计量学院举行的第七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270余名稀土发光材料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带来了当前国内外稀土发光材料研究与产业化应用领域的主体方向和最新成果。
此次会议是我国稀土发光材料领域的一次盛会,由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洪杰、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鲁文革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词。我校校长林建忠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
稀土是一个巨大的发光材料宝库。“人们喜欢光明害怕黑暗,梦想能随意地控制光。现在我们已经开发出许多实用的发光材料,稀土发光材料就是其中的一种。”大会主席张洪杰研究员告诉记者。
稀土发光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家中的节能灯泡,汽车的大灯、刹车灯,电视机、雷达、计算机、手机的荧光屏、显示器,点亮夜间道路、照亮地铁隧道的LED路灯、照明、导视系统等,这些都离不开稀土发光材料。相较其他发光材料而言,稀土发光材料具有明显的优点,它会给光源带来节能、环保、色彩显色性能好及寿命长等优点。
“稀土发光材料的神奇之处还远不止于此。”张洪杰说,“比如使用了稀土发光材料涂层的指示牌,就算没有电,它也会发光。现在地铁里的指路标牌都是由这样的材料制成的,即使停电,地铁隧道也不会一片漆黑,它也能引导大家走出去!用稀土发光材料制成的LED灯通过改变电流,可以使灯光变色,实现多极发光,如小电流时为红色,随着电流的增加,可以依次变为橙色、黄色,最后为绿色。”
在此次会议上,专家们围绕稀土发光材料设计、合成、制备、表征,半导体照明及显示荧光材料的研究,稀土发光材料理论研究,稀土发光材料应用研究,稀土发光材料产业化工艺、装备研究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带来了“稀土发光材料及器件的制备与应用”、“能量传递与白光LED荧光材料的研究”、“无机新材料中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稀土发光纳米材料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等45场精彩的高水平学术报告。“原来稀土发光材料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意想不到的惊奇效果!”来自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张驰在听完报告后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稀土是非常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稀土含量占世界首位。随着稀土发光材料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技术的发展,除了照明、显示、信息等领域外,稀土发光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促进植物生长、紫外消毒、医疗保健、夜光显示和模拟自然光全光谱光源等特种光源和器材的生产等方面。
过去三年,我国在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发表在国内外杂志上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有大幅提高、稀土发光材料在节能照明中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白光LED用稀土荧光粉的开展取得长足进步、稀土OLED荧光粉和器件研究与应用取得突出进展、荧光材料的控制合成获得大量技术创新等方面。
“稀土发光材料作为高新材料的一部分,其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推动了新一代节能光源的科研、生产、应用,并带动了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配套能力不断增强,材料本身的附加值随之体现,为我国的稀土应用产业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市场。”张洪杰指出,“稀土发光材料已经成为推动稀土应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发展稀土发光材料是把我国的稀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
据悉,为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参加稀土发光材料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优秀人才,大会特别设立了“稀土之光”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生李国岗获得一等奖;青年学者,中国计量学院夹国华、华南理工大学叶柿获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