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才两年,每年毕业生在4月前就全部找到工作,面临全球金融海啸,中国计量学院“海克斯康班”却在“危局”中找准了自己的“机会”,轻松解决就业难题。
供不应求的毕业生
“海克斯康班”是中国计量学院和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两家在2007年合作成立的。一方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一方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级数控三坐标测量机专业制造厂商。独特的优势引来了众多企业的青睐。今年不到4月,毕业生就早早地被上汽集团、上海飞机设备装备有限公司、福禄克测试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六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和北京仪表厂等企事业单位一抢而空。深圳市思瑞精密机器有限公司、宁波双林集团等晚来一步的用人单位只能空手而回。
最后一个学期“海克斯康班”的学员都在海克斯康青岛总部实习。前阵子,浙江南洋计量仪器有限公司吴育定总经理专程赶到青岛招聘,一口气把最后四位毕业生招入麾下,吴经理还是有点遗憾:“本来还想多要几个的。”
他让机器“活”了过来
杭州的一家压缩机制造企业几年前购置了一台三坐标测量机,却因没有技术全面的操作人员而一直闲置。今年,“海克斯康班”的郑栋加入公司后,就立即让这台沉睡的机器“活”了过来,将其应用到公司的产品质量控制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郑栋告诉记者,在实习期间,“海克斯康班”的学员进入公司车间由一线师傅指导,实行“车间化教学”。经过培训,学生既拿到高校颁发的学位、毕业证书,也拿到了企业颁发的三坐标测量机操作员证书。“这些训练除了提升了我们的就业竞争力外,还让我们在求职过程中有了‘工作经验’这张王牌。”郑栋说。
就业起点高、动手能力强、质量好,“海克斯康班”的学员素质在第一届毕业生开始就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肯定。去年,海克斯康班首届41名毕业生在3月份就提前实现全部就业。
就业上岗零过渡
“海克斯康班”是中国计量学院开辟校内外相结合的育人渠道和就业模式走出的一条新路。学生前三年在学校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四年到企业里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在海克斯康班里,学生学习到了最新的测量技术、测量基础理论和专业测量软件的知识,经常能听到公司的资深技术专家和工程师为他们讲授测量行业的新发展、最新技术动态,还有人力资源专家做的企业文化、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宣讲。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毕业生就业抢占了先机,成功实现了毕业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就业和上岗的零过渡。
陈果是“海克斯康班”的第一批学员,现在他已成为海克斯康的正式员工。校企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就业”的连续培养,对于这段经历,他深感幸运:“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