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文化与教育改革”国际论坛在杭州/宁波隆重召开

来源: 外国语学院 添加日期:2008-10-22 00:00:00 阅读次数:
  2008年10月17至19日,由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及浙江省外文学会联合举办的以“教育的世界性话语”为主题的“话语、文化与教育改革——全球化视角下的外语学科转型”的国际论坛,在杭州、宁波两地召开。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教师及研究生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应邀出席本次国际论坛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及外语学科专家分别是:美国威斯康新——麦迪逊大学的托马斯•朴普科维茨(Thomas S Popkewitz)教授、香港大学的马修•克拉克(Matthew Clarke)博士、奥拉•郭(Ora Kwo)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的孙建荣教授、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兼浙江省外文学会会长殷企平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贵苍教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语学院院长庞继贤教授、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吴宗杰教授等。本次论坛的重要特色是专家学者们与参会代表们一起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如:在东西方教育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思考两者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及其沟通方式的差异,如何以多元文化价值观推进中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外语学科的转型;课程改革、机构文化与教师发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外语教育应走向何方等从东西方两个角度展开对话,分专题组织深度讨论。   会议分三个主要议程:10月17日下午与会代表先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召开了以外语职业化教育为主题的会议。在10月18——19日与会代表共聚在中国计量学院以对话形式展开的高峰论坛。我校林建忠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桂清扬教授主持开幕式。10月18上午第一轮的“东西方教育话语对话”在美国威斯康新——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的托马斯•朴普科维茨(Thomas S Popkewitz)教授和中国计量学院外语学院院长吴宗杰教授之间进行,香港大学马修•克拉克(Matthew Clarke)教授主持。两位学者就当前的东西大学教育现状、东西方教育文化传统及现代教育科学、教学改革等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开放式的讨论和交流。   10月18日下午1点30分,在明德B6会议室里,话语、文化与教育改革国际论坛开始了它的第二项内容——外语学科的文化转型。本次对话在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殷企平和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贵苍之间展开。殷企平教授指出,先前过于狭隘或专业化的文学话语研究有可能将一些经典文本挤出教科书,对文化的研究不应该是纯文本的研究,而应将它放到更广阔的空间中去。所以我们在守住文学圣地的同时让文学向中国学科打开窗户,让其他学科的光进入,并将之始终镶嵌于文化、研究和实践之中。随后,李贵苍教授也阐述了他的论点,他指出,英语是一门独立而丰富的学科,涉及到文化、非文化、自然、历史等诸多方面,而中国的学校却将它缩小到一个很小的范围,英语教学所授技巧只是听、说、读、写、译,所以中国的英语学习已经失去了它独立的学术地位。下午3点30分,在茶歇之后,研讨会分为了四个分会场,开展分组发言与讨论,其主题分别为“中国计量学院外语学科转型的挑战”、“外语课程变革”、“话语、身份与教师发展”、“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外语教学”。在每人约15分钟的发言之后,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或问题解答,现场气氛非常的热烈和融洽。   10月19日上午香港大学的马修•克拉克(Matthew Clarke)博士和香港理工大学发展中心主任孙建荣博士之间展开了教师发展与多元文化的话题讨论。在奥拉•郭(Ora Kwo)教授的主持下,两位香港专家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的演讲和热烈的讨论。接着研讨会又分为三个分会场开展开分组发言与讨论,各小组专注于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之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派热闹和谐的学术气象。10月19日下午的持续3小时的教师发展年度论坛(TATEAL Annual Forum)更是把两天的会议推向了高潮。教师发展年度论坛是探讨教师发展的论坛,本次的主题是对话与教师学习,论坛由奥拉•郭(Ora Kwo)教授和吴宗杰教授主持,此次交流讨论让大家充分畅谈和分享了课堂教学、教师发展中的故事,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开了新一轮的唇枪舌战,涌现出一些新思考、新观点,会场气氛异常活跃和欢快。本论坛的成功召开在国内外专家学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都期待着明年四月即将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话语、文化与教育改革——全球化视角下的外语学科转型”连续会议。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