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我校30周年校庆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教授光临我校参加校庆活动,并给光电学院全体师生作了《成像光学系统的若干进展》的学术讲座。
庄松林院士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我校校长。现为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理事。
庄院士长期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多项荣誉奖。他设计了百余种光学系统及仪器,是国内率先开发光学系统CAD的研究者,主持完成了国内最大的光学仪器设计软件系统,在统计实验总极值最优化方法及公差的非线性模型等方面取得独创性成果,在光学像心理物理研究方面开展了国内首创性工作。他对于非相干光学信息处理及彩虹全息技术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被誉为“现代白光信息处理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在复位体的位相恢复研究中提出多种光学方法,开创了该领域研究的新方向。所研制的 CDSE液晶光阀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在梯度折射率光学材料、光栅衍射矢量模态理论和高速光学多通道模/数变换和光通信无源器件等研究中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并著有《光学传递函数》一书。
在报告中,庄院士介绍了光学成象的矢量场理论,包括常用矢量理论研究方法及其一种主要算法—并矢格林函数,常用照明光的种类以及多种偏振光,如方位角偏振光,径向偏振光,圆偏振涡旋光束等;他还介绍了光学成像的自动光学设计方法,如初始解的自动创成问题,光学系统容差的优化设计问题,总极值优化算法,以及首创的带迭代序列的统计试验法等。在此基础之上,庄院士谈到了超高要求的成像质量、超大型化和超小型化的现代光学系统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并展示了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最后,庄院士还提到了一些新型光学材料,如负折射率材料,简要介绍了其测量方式,并对应用负折射率材料制造具有优良微波或光学特性的通信、雷达和无线电功率传输装置及实现高分辨近场成像从而用于高分辨近场显微镜、近场光刻,制造更高容量的芯片,实现高密度光存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报告结束后,光电学院师生就光学成像系统的理论、实验及应用中的具体困难及其解决方法向庄院士进行了请教,庄院士一一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