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盛宴庆华诞

来源: 本站编辑部 添加日期:2008-10-18 00:00:00 阅读次数:
  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计量局(BIPM)下届主席米歇尔•屈内教授的《计量与技术创新》,国际计量局(BIPM)名誉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特瑞•奎恩博士的《国际单位制研究最新进展》,欧洲标准化组织驻华代表克劳斯•任克思的《欧洲标准化战略与中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的《成像光学系统的若干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钟华的《21世纪的计量测试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同保的《冷原子技术与计量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郑卫华的《当前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研究》,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陆祖良的《工频谐波动率标准》……10月18日,一大批国内外计量、标准和质量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中国计量学院,为“计量、标准、质量”国际高峰论坛带来一场场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报告,为中国计量学院建校30周年献上一份丰厚的学术大礼。   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巡视员、副司长田世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宗龄,中国计量学院党委副书记徐涌金,副校长侯宇、蒋家新等领导和国内外众多计量、标准、质量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林建忠校长主持。   纪正昆主任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计量、标准、质量是关系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科学。计量是科技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科技领域,任何一种生产过程,任何一项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计量;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体系和建设法制社会的重要组成,是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标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质量问题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反映。他强调,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新形势下,计量、标准、质量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将更加突出。   纪正昆说,此次论坛,为国内外计量、标准、质量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相信论坛一定能够成为一次高水平,有特色,有收获的盛会。他希望各位专家能畅所欲言,积极为提高我国计量、标准、质量事业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献计献策;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把握国际计量、标准、质量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也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加强政府、行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为推动我国计量、标准、质量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中国计量学院校长林建忠教授表示,作为一个高层次的学术论坛,此次峰会为国内外专家相互交流和探索计量、标准、质量领域的前沿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深入交流,借鉴国内外计量、标准、质量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有利于学校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我们更期盼论坛能发展成为一个品牌,持续地运作和传播,促进我国计量、标准、质量事业的快速发展。”   此次高峰论坛举办之时正值中国计量学院建校30周年之际。校庆期间,学校还将举行知名人士系列学术报告会、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全球化视觉下的外语学科国际研讨会、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与标准化问题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丰富的学术文化活动。   中国计量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在计量、检测、标准、质量等方面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较强的学科优势和长期的科研积累。学校不仅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产品质量工程专业,设立了首个标准化二级学院,而且开设的特色专业和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专业数超过了专业总数的40%,学生数超过在校生总数的50%。学校所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中有53%、所获科研成果奖中有73%都与质检领域直接相关。   “学校已经成为解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及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基地、国家质量振兴事业所需高素质人才和浙江省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校长林建忠说,“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4万多名优秀人才,无数量院学子工作在与质检相关的岗位上,服务于国家的质量振兴事业,为计量、标准、质量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创新支撑。”   据悉,仅2008年,中国计量学院已经成功举办了2008国际科学与工程学会国际会议,亚太食品、农产品和生物产制品计量国际会议,第七届中韩质量科学双边国际学术会议,第七届海峡两岸计量与质量学术研讨会等多次计量科学与质检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