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校企双向交流,方便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双向选择”,继前二年成功举办二级学院单独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后,12月5日,信息工程学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现场签约数再创新高。北京华旗咨询有限公司、浙大网新、杭州东忠软件、东方通信等100余家用人单位应邀参加了此次招聘会,数千名毕业生前来应聘。
凛冽的寒风没有阻止企业求贤若渴的脚步,也没有吹走毕业生求职的热情。上午8时,用人单位陆续到来,9时许,数千名毕业生穿着厚厚的冬衣、排着长队井然有序的进入体育馆。学校领导历来重视信息工程学院的就业工作,校党委副书记徐涌金、宣传部部长毕晓光、校团委书记巢老师、学生处副处长邵文均亲临招聘现场。钱江晚报、青年时报的记者也赶来了招聘会现场。
“哇,这么快就签了啊!” 来感受招聘现场氛围、吸取求职经验的低年级学生惊讶道。上午十时,经过笔试、面试考核,杭州东忠、北京考思、NEC、印度塔塔四家知名企业就与60多位信息学子签订了就业协议,中午时分,共有80多位学子当场签订了就业协议,还有一些被看中的学生准备仔细考虑后签约。
“学生受到知名企业的欢迎和认可,说明我们校企合作是学生、企业、学校三赢的工程,”学院领导说,“今后我们还要不断扩大和企业合作的领域,让更多的学生走进优秀的企业”。招聘会期间,学院与用人单位就“总结建构校企联合的育人模式,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的效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双方都认识到,随着高等教育的社会应用性意义日益突显,必须在两者之间建构起长期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联系。
多年来,学院与杭州东忠软件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对日软件的开发、软件测试培训,成立华为 3COM 网络学院对学生进行华为3COM认证网络工程师培训等等,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在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对严峻的形势下,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就业率达到100%,信息学院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却连续几年保持在90%以上,这得益于该学院多年来面向社会、瞄准市场的人才培养观和“以学生实习基地”、“企业培训中心”为载体的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目前,学院已与1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了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全面合作关系,建成了20余家稳定的长期或中长期的“实习基地”。
信息工程学院历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打造“双能”(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强应用能力)人才,学院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肯定,2005年9月23日《中国人事报》人才培养专版也刊登了该院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给其他院校作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