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赴海宁社会实践小分队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来源: 校团委 添加日期:2005-07-23 00:00:00 阅读次数:
  7月的烈日挡不住社会实践小分队的步伐。近日,校团委赴海宁社会实践小分队的10名队员冒着骄阳,怀着关爱儿童的真情,奔赴海宁,进行为期15天社会实践。小分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是以素质培训为主,寓教于乐的支教方案,在短短的15天里,将在西山、东山、海洲三个社区开办以手语、日语、英语、小主持人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巡回素质培训班,既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又解决了家长们暑期孩子无人照顾的后顾之忧。以下是赴海宁社会实践小分队队员发来的题为《三语教学进社区 量院学子展才艺》的报道。 一线写真:三语教学进社区 量院学子展才艺   带着十颗关爱儿童的赤子之心,七月流火,我们下到海宁市的各个社区。因为海宁是全国经济百强县的二十九名,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和一般的支教不同,这些孩子的家境应该都比较好,也不缺少学习的机会。我们的教学是以素质培训为主,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暑期生活中有大哥哥大姐姐陪伴,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十五天时间,我们在西山、东山、海洲三个社区开办了以手语、日语、英语、小主持人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短期巡回素质培训班,学生以三至六年级的孩子为主。 手语培训班 让世界充满爱   手语是我们队最可爱的小妹妹潘文超的业余爱好。在聋哑学校做志愿者的经历使她教起手语来游刃有余又充满爱心。手语课是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因为没有课业压力也不需要刻意去记忆什么,大家只是很快乐地一边唱歌一边打手势,课堂上充满了温馨的氛围。孩子们学习唱了[梦想天堂]等歌曲,孩子们充满童真的歌声和无邪的笑脸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潘文超还告诉小朋友跟聋哑人沟通要注意什么问题,学会手语不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在学手语的过程学会怎样去关心体谅他人、用一颗爱心去看待这个世界。 英语培训班 从娃娃抓起   英语培训班拥有一支师资力量最强的队伍,潘蓓蓓、方一分别是英语、国贸专业的,平时过去帮忙的代课老师吴洁也是试点班的骨干。由于英语培训是家长最重视的一个环节,所以是课时最长的,一天两节课,实行小班化教学,一般都是一对三,以口语教学为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授的内容大多是新概念英语里最基础的单词和对话。由于一些英语趣味游戏环节较多,所以孩子们都踊跃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日语培训班 第三只眼睛看世界   我们这次开办日语培训班的目的除了丰富中小学生暑期文化业余生活的同时,还有一个比较远大的理想,就是希望激发孩子们对学习各种语言的兴趣,以便于他们以后可以多一条途径多一种视角去认识世界。   这个培训班也是潘文超带的,经过几天的手语培训班,她俨然已经成为了这些孩子的大姐姐,孩子们都和她特别亲热。因为孩子们都没有日语基础,所以这个培训班开展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大致以一些实用的口语和会话为主,学了一些简单的句子后,再教了音标,以便于孩子们以后自己继续学习,我们侧重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主持人培训班 让孩子学会如何表达自己   如果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那么学习再多的语言都没有用。我们开办这个培训班的初衷就是给孩子们带来快乐教学的同时,让他们在素质上也有一个提升。   队里的潘蓓蓓是学校广播台的播音部主任,这次的小主持人培训班也刚好让她的特长得以发挥。培训班的主要内容是普通话、朗诵和个性主持,针对每个小朋友的特点,纠正他们发音的不足,挖掘每个人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勇于去表达自己。在几天的学习中,孩子也学会了如何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亮出来。最难得的是,他们懂得了去赞美别人,给别人鼓励。   这次的素质培训班还没有结束,但是在当地反响甚为强烈,海宁电视台海视广角栏目对我们的这次活动进行了追踪报道。作为活动策划组织和最终实践者的我们,也感受到家长和社会对孩子们和我们的关爱,此次社会实践让我们大学生回馈社会的小小心愿得以实现,也许做的事情不大贡献也不够突出,但是对于初次接触社会的我们,心灵上的满足就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了。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