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上周五,来自全国各地的29名年龄相差一二十岁的“学生”在中国计量学院一起毕业了,他们从中国标准化协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培训办公室)理事长纪正昆和中国计量学院副校长宋明顺手中拿到了《企业标准化师》任职资格书,成为了国内首届“企业标准化师”的毕业生。
拿到毕业证书也筹到资金
29名学生中,既有来自中国南气等国有企业的员工,也有来自民营企业的老板、政府管理部门的公务员。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他们个个都有收获,不过,恐怕谁都比不及来自北京中科赛博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孙学智吧。
“我靠着这里学到的知识,制定了两套孵化器标准,获得了100万资金。”孙学智的这番话,相当有吸引力,也令人很诧异,“当作无形资产入股到其他公司了,可见标准化的价值很大吧!”
孙学智说,他之前参加过几个与标准化相关的培训,由于一直从事服务业,他脑袋中也常常在盘旋着一个问题——服务业能不能与产品一样,有一个标准,达到怎么样的程度才算是合格、优秀?去年,他主动报名参加国内首届“企业标准化师”培训,就想从中找到答案。来上课后,有一位老师说了一句:“如果没有参考依据做标准,如何构建标准那就从流程的输入中去找吧。”这便成为了孙学智一年学习中时时刻刻思考的动力。此次,他的毕业论文就是以“民营科技企业企业孵化器服务标准体系框架研究”为题进行研究,并完成了相关标准体系的制作,一起完成的还有入孵企业项目评价标准。“与我从事的行业有关,刚好也制定了一个标准,今后评判有了依据。”
企业自制标准将成主流
一个企业自己制定标准,并且参照执行,是不是可行?
“当然可行,而且还将是未来的主流方向。”纪正昆说,目前中国正在转型升级,由政府主导转向为市场主导,为此企业为自己制定标准,为行业制定标准将会成为一种趋势,甚至可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这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自我申明、承诺。
但是,想要制定好这个标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纪正昆说,他们选择了中国质检领域最高学府——中国计量学院成为合作伙伴,对在企业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企业标准化师培训项目已被批准列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取得相应证书时同时颁发‘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证书。”
宋明顺说,由于是一次做类似培训课程,为此,他们在课程体系中力求实用性、可操作性,将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用案例分析、互动答疑、学习实践等环节来帮助学生提高。(时报记者 张晶)
链接:
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5-04/27/content_537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