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日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添加日期:2019-11-18 15:52:28 阅读次数:

2004年8月,张永焕从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为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毅然放弃了沿海地区优越的工作环境,前往西藏林芝市质监局工作,扎根雪域高原。

回想起刚上高原的日子,他记忆犹新。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青山绿水,是林芝市给张永焕的第一印象。然而,从低海拔的江南来到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藏区,初到的他高原反应远超预想:嘴唇干裂、头晕胸闷、气喘失眠……。同时,还要面对饮食不习惯、语言不通等困难。“保温杯里的水都会结冰,晚上穿着棉衣还像是睡在冰窖里。”

高原反应使得他长期失眠,脑力、体力都衰退得厉害,内脏肿大、脱发等高原衰退症也在他身上有明显表现。

“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张永焕总是这样鼓励自己。他照样冲在一线,从不退缩,“咬紧牙,挺一挺,熬过去”。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16年12月,张永焕被调到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工人事处。今年1月,为了助力西藏的扶贫攻坚任务,他被委派到了日喀则市拉孜县娃隆村驻村并担任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在扶贫路上攻坚克难

零下20-30度,干燥,风沙漫天飞扬。沙子砸在脸上格外生疼,能见度不到20米。

张永焕清楚地记得第一天到达娃隆村时的情景。

天色已黑,晚上9点,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冒着寒风在村口等他,为的是早点见到这位新来的驻村干部,向他诉说娃隆村的困难和村民们的需求。

娃隆村,地处雅鲁藏布江上游,海拔4000多米,距离拉萨近500公里,距离日喀则市区170公里,交通非常不便。这里高寒缺氧,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左右,全村总人口291人,贫困发生率达28.9%。

张永焕走进娃隆村的贫困户家中,面对四壁透风的板房和衣衫破旧、神情黯淡的农户,心里很不是滋味。

脱贫任务艰巨。为找到一条适合娃隆村的脱贫路,张永焕还没来得及适应新环境,便开始走村入户,了解当地村民的状况和致贫原因。

经过走访,他发现娃隆村没有水渠、没有水库,种植耕地灌溉没有水源保障,植物时常因为缺水旱死,修建水库是娃隆村村民最向往的事情。

说干就干,张永焕上跑项目,下与村民一起动手修水渠,事事都亲力亲为。

终于在今年5月,赶在春播前,修建了1个小型蓄水池和2730多米的水渠。总投资100余万元的水利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覆盖了全村三分之二的土地,从根本上解决了娃隆村耕地灌溉难、靠天吃饭的问题。

“谢谢、谢谢……”水渠投入使用当天,村里举办了一场庆祝晚宴,村民大多不懂汉语,却用最淳朴、最炽热的动作和情感向张永焕表达谢意。为了说出“谢谢”二字,有些村民特地学习了汉语。

看着村民们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的笑容,张永焕的心里有种特别的幸福。他告诉记者:“娃隆村民对驻村干部的赤诚和信赖,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第一书记的价值,也激励我必须全力以赴。”

村民平措家徒四壁,妻子三等残疾,几个孩子都还很小,全家人靠平措外出到阿里打工维持生计。

为了帮助这一个特殊的家庭,张永焕为他们申请了资金及项目帮扶,让他们一家衣食无忧,享受免费医疗,免费义务教育,住上了享受政府补贴的安居房。播种的季节,为他们免费发放青稞种子;收割的季节,张永焕经常上门帮忙收割青稞,还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捐款捐物,结对帮扶。

张永焕积极引进循环农业助力西藏牧民增收脱贫。一边跑项目,一边做好藏民的思想工作。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扶贫建设藏鸡养殖项目,还有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鸡苗、饲料保障以及藏鸡回购渠道。养殖基地也为藏鸡养殖购买了保险,降低了养殖风险,这是一个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好机会。”张永焕说,项目规模每个村投资23万,养殖藏鸡500只,由村两委负责管理运行,全体村民受益,尤其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娃隆村已修建鸡舍,正在引进鸡苗投入运行,年底就可以发挥经济效益,有力提升造血功能。

春耕青稞种子协调落实,硬化村里公路,修缮村公房……在驻村从事扶贫攻坚的工作岗位上,张永焕浑身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干劲和用不尽的热情。这些亲力亲为的付出,换来的是村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张永焕还自筹资金组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前往北京、延安及梁家河学习培训。在学习时,他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同挤一个房间,既节约了经费,又便于交流沟通。

今年9月底,张永焕所在的娃隆村顺利通过了自治区脱贫攻坚考核验收,成为曲玛乡12个行政村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的村庄。

千山万水传递真情

“娃隆村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孩子,村中大多数小学生家庭贫困。他们衣衫单薄,还时常流着鼻涕,每次见到孩子,我都要抽出纸巾给他们擦。他们的学习用品极度匮乏,影响到正常求学,学校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设备落后,学生们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张永焕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自己不仅筹钱给孩子们发毛巾、送书包,还动员社会各界爱心捐赠。今年3月,张永焕将这一情况发到了朋友圈,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不久,便收到了来自中国计量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温州、杭州、丽水等地爱心人士捐赠的6000多件价值65万元的儿童物资和39588元的捐赠款。

“我有书包啦!”当张永焕把崭新的书包发放到孩子们手中时,孩子们欢呼雀跃,围着他奔跑。

一到暑假,村里99个孩子就处于“自由”状态。今年8月,张永焕特意邀请了杭州第七中学和莲都梅山中学的6位老师,到娃隆村进行一个星期的爱心支教帮扶。一大早,村里的孩子就齐刷刷地等待老师们的到来,支教老师们新颖的授课方式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孩子们的文化视野。

支教老师们还自费2000余元购置教学材料和娱乐器材,并发动学校资源和社会力量筹集爱心善款15000元。给每位小朋友送去了教材和文具。小朋友巴旦高兴地将现学的画贴在自家门上,喜悦溢于言表,灿烂的笑容像格桑花一样美丽绽放。

“自从张队长来到我们村以后,村子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还鼓励我们外出务工,现在村民们收入也高了,生活条件比过去好了,我们都很感谢他。”村民平拉对张永焕的付出满怀感激。

在西藏的岁月,期间的艰辛不言而喻,春节和藏历新年他都在村里坚守。张永焕告诉记者,在西藏这么多年,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他感到愧疚,孩子打出生起,就送回老家云和由年迈的父母抚养,如今已经10岁,在云和县实验小学就读。妻子在与自己相隔900多公里的林芝市疾控中心上班,一家三口三地分居。

“我也只是尽自己所能多干一些,帮助村民们脱贫是我来这的最初目的,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乡村振兴不是梦。”在谈及未来的打算时,张永焕目光坚定。

16年的坚守,张永焕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援藏之路、释放着援藏之情。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