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全力打造一流学科 服务“重要窗口”建设

作者:张土乔 添加日期:2021-05-19 16:42:27 阅读次数: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莅临中国计量大学考察,对学校发展作出要“以特色教育服务我省特色经济发展”的殷切嘱托。一直以来,中国计量大学牢记嘱托,坚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发挥行业特色型高校优势,勇担高等教育新使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拓展办学空间资源,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尤其是以“省市共建”重点高校为契机,建成义乌校区并顺利启用,打造了教育与区域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共进共赢的生动样本,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以学科建设为发展根基,全面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是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根基所系。学校不断巩固学科龙头地位,坚持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一体推进,激振学校作为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的充沛活力。

强化学科顶层设计。特色学科是一所高校办学历史、发展层次、未来方向的集中体现。学校深入实施学科建设“321工程”,不断做强优势特色。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排名全省第一,光学工程学科排名省属高校第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省属高校并列第一。学校周密细致制定《“省市共建”仪器科学与技术一流学科建设规划》,紧密围绕义乌产业行业发展布局凝练学科方向,为义乌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

构建良性学科生态。学校紧跟经济发展、技术变革和行业转型前沿,转变学科建设思路,调整学科专业内涵,构建计量测试、质量标准、计量文化学科专业群,促进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提升制度供给水平。学校从管理机制、投入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出实招、出硬招,为学科建设保驾护航。建立架构完整、分工明确的学科建设管理体系,专门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重点高校建设办公室、学科咨询委员会等机构,跨学院组建研究院、学科特区,从师资队伍、实验平台、建设经费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以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为牵引,创新科研团队和科研组织方式,建立绩效动态评价机制,对一流学科建设规划、运行机制、科研组织等进行全过程跟踪,持之以恒培育和产出特色标志性成果。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特色人才培养能力。特色人才培养是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初心所在。面对国家战略深刻调整、行业企业战略转型、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等叠加影响,学校积极探索新发展格局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学校始终将办学方向同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紧密围绕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和市场监管行业发展需要,瞄准技术前沿和市场紧缺,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以培养适应质量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打造“特色化创新、区域化服务、行业型应用”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人才培养系统体系。学校坚持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保障、就业服务等方面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针对性、系统性改革。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19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7个。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积极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合作打造特色师资队伍,建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深化人才培养协同模式。学校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以协同模式实现教育资源与市场需求、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的无缝对接。在“省市共建”框架下,双方围绕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和金义都市区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要求,创新实施“订单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根据产业特点设置招生专业方向,建强校内外导师联合队伍,与浙江森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龙头企业签署产教融合培养协议,合力培养高质量人才。

以开放合作为动力源泉,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特色教育服务是行业特色型高校的价值所依。学校坚决贯彻“顶天立地”战略,以服务谋合作、以质量创品牌、以贡献促发展,不断提升发展协同力、创新驱动力、社会影响力。

拓展教育服务新渠道。学校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和行业企业的政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及其地方园区、省产学研联盟中心、地方研究院等平台的作用,全面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发展,联合国内13所知名高校牵头成立“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精准助力脱贫攻坚,结对帮扶的泰顺县司前畲族镇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是浙江省唯一获此荣誉的乡镇集体。

打造合作办学新样本。共建新校区是推动地方教育发展,拓展学校办学空间布局,实现校地强强联合、资源互补共享的重要途径。去年10月,中国计量大学义乌研究生院、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义乌校区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发挥人才集聚、学术阵地的优势,连续在新校区举办“中国(义乌)标准城市发展论坛”“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暨义乌市‘一带一路’青年科学家论坛”等高端论坛,相关学院主动与义乌产业对接洽谈,为当地产业制造、现代治理、贸易改革等出谋划策,大力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城市竞争力。

提升科技转化新能级。学校依托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374家,开展产学研合作2300余项,实现经济效益超过160亿元。与义乌市签订合作共建“标准城市”战略框架协议,在“省市共建”框架下发挥特色优势,通过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开展产业发展重点领域联合技术攻关、合作制定各级各类标准、合作申报省科技成果奖等,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提升教育服务的精准化水平。

链接:http://www.zjjyb.cn/html/2021-05/19/content_32104.htm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