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江]中国计量大学:用好“起承转合”四字诀 写好课程思政大文章

作者:张土乔 添加日期:2022-01-04 15:08:14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对课程育人作用的理念回归。

近年来,中国计量大学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精准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任务,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坚持系统观念,发挥协同效应,“起承转合”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工作,努力写好课程思政这篇“大文章”。

一、顶层设计,制度先行,念好“起字诀”

启动早。为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校迅速展开了武装头脑、推动实际工作的融合式讨论,在充分调研、座谈讨论的基础上,于2017年3月启动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工作,先后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

起点高。学校随即出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文件,从目标思路、任务举措、组织保障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压实压紧责任,为做好课程思政给出了一揽子的顶层设计,构建了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课程思政进培养方案、进教学大纲,把立德树人落实到人才培养各环节、课程思政落实落细到每门课程,形成了“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的“321”课程思政运行机制。

二、夯实基础,彰显特色,打好“承接拳”

强特色。学校牢记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我校时的嘱托,抓牢“老本行”不放,秉承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等领域的优势特色,组织全校相关领域知名教授、教学骨干,有计划、分批次建设系列特色课程,努力提升学生的“精思国计 细量民生”的家国情怀和爱校荣校意识。如培养质量立业理念的《质量管理学》、突显标准立人理念的《标准化概论》,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计量学基础》等一批特色鲜明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学校还充分发挥“计量博物馆”等课程思政实践平台育人作用,精心打造“千秋计量”课程思政文化精品,以舞台艺术形式带领人们领悟中华计量之规矩有生于无,体会“量天地,衡公平,度万物,求精准”的精神内核。

重融合。为将价值引领作为“灵魂”贯穿于课程目标、教学设计及实施的全过程,学校坚持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专业思政与专业认证结合融通,“三个课堂”与“五育并举”同向发力,有效整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考试等各环节。6门专业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9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10门课程入选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三、多维驱动,聚势赋能,出好“转变招”

转理念。高校教师要强化对学科课程内在育人价值和育人职责的认识。近年来,学校多维度多手段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育人意识。例如组织教师普遍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特色做法和经验总结;围绕课程思政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积极发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作用,聚焦课程思政内涵、标准、方法、机制等重点难点,深化理论探讨与个案研究,更新课程思政建设理念。

转方法。学校积极出招,主动变招,多维度全方位为教师有效开展课程思政赋能助力。例如搭建各级各类课程思政交流平台,经常性开展经验交流、教学观摩、培训研修等活动,建立健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组织教学名师创建优质课程思政重点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7年以来,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遴选打造了592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为教师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参考。

四、全员协同,评价立体,弹好“合奏曲”

聚合力。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需要全员全程全方位推进的全面性工程,既要上下联动,又要左右贯通。学校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处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学院落实推进的协同管理机制,多部门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形成课程思政改革的内生动力。教务处总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会同人事处将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纳入教学单位和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党委组织部把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纳入教工党支部考核评价;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各教学单位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思政科学化、规范化。

促活力。学校建立健全多方位立体式评价体系,不断激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活力,修订完善了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注重将“价值引领”等作为重要监测指标纳入学生评教、督导评课、专家听课、教学竞赛,以及一流课程、一流专业等项目立项与专项检查中;在教学成果奖、各类教学单项奖等评选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在教师职称职务晋升中将课程思政列为重要的条件要求,有效促进了课程思政的全面落实。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smwUqodWLq3JYqIxVoUYQ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