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新闻]抓虫、捡树叶、做标本……这门开在野外的宝藏课,好玩又涨知识

添加日期:2022-07-15 11:05:00 阅读次数:

抓昆虫、捡树叶、做标本……在中量大有这样一门宝藏课程,把课堂搬到野外,大二的学生们会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期末进行为期6天的实习,采集动植物标本、实地观察记录,深入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性。这门课就是生命科学学院的特色课程——《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开设近20年,一直受到同学们的喜爱。

西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宝库”。“选择西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生物学野外实习,可以让同学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和了解当地动物、植物的区系组成和特点,掌握不同动植物种类的生活环境之间的适应性。”课程主要负责人徐爱春教授说。

抓虫子,我们是认真的!

课程设置丰富有趣,包括了动植物标本采集、鉴定、制作及其生态考察,天目山森林垂直带谱考察等环节。“在野外实习的那几天,如果你看到同学们拿着捕虫网,或蹲下或跳起,时而动作轻缓,时而快速出击,不要怀疑,这是同学们在采集动物物种!”带队老师之一吴倩说,虽然天气炎热,但同学们的热情丝毫不减,每天都格外兴奋。

灯诱是该门课程的另一特色环节。晚上7点,同学们会来到住宿地顶楼阳台,阳台上会有一块白布和几盏闪着微弱灯光的电灯,接下来,就是静静等待趋光性的昆虫们自己“上门”。不一会儿,白布上便会有好多昆虫不请自来,此时就需要大胆地走向前,打开瓶盖,把虫子们收进毒瓶里。“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虫子,一开始内心还是有点害怕,后来通过手和瓶子的配合,一点点熟练起来,也不害怕了。”20动检1班的付文杰说。

仙人顶,登顶是必须的!

天目山森林垂直带谱考察是一个极其考验体力的活动,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定下登顶的目标。沿着山路步行,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同学们可沿路观察森林垂直带谱:山脚下是大量的常绿阔叶林;到了海拔850—1100米时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再向上爬就会出现落叶阔叶林;落叶矮林则分布在天目山的最高地段。20生工1班陈琦一开始走在第一梯队,但并不平坦的上山路让她渐渐慢下了脚步,不过这也给了她更多时间观察森林垂直带谱。“灌木主要有中国绣球、崖花海桐、胡颓子等,草本植物有翠云草、三脉紫菀、天目当斑叶兰等。”20生工2班的潘玺如也在沿途观察到了各种不同的植物。

经过2-3小时的攀爬,同学们才会抵达中途休息点。此时是直接下山还是往上登顶仙人顶,就要看同学们自己的选择了。20生工2班的陈卓钰选择了继续登顶。布满青苔的上山路容易打滑摔跤,途中同学们时不时“搭把手”,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当到达仙人顶时,有一种自豪感,为自己的坚持与胜利。”陈卓钰说。

做标本,时间是飞快的!

“蛾蝶、蜻蜓等昆虫标本需要展翅,然后用硫酸纸压住,经大头针固定后,放通风干处,等标本完全干燥后取下。”徐爱春老师一边耐心讲解标本制作的注意点,一边为同学们演示。同学们聚精会神,时不时探出脑袋凑近了看,生怕错过任何信息。这是每年标本制作环节的“经典画面”。

“同学们对做标本特别感兴趣,每到结束时间都不愿离开桌子。”指导老师余晓霞说,每个小组至少需要制作100种动物标本和20种植物标本,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制作标本给了各班级、各小组交流的机会,大家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熟悉起来。”20动检1班的王佳丽对标本制作环节印象深刻,同学们不仅相互学习借鉴标本制作的技术,还能交到新的朋友,“这种感觉很奇妙。”

“我们要按需捕捉”“捕捉到特别珍稀的物种要放生”“要注重加强我们自身野外生存能力和适应自然的能力”“要努力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生物学专业人才”……课程结束后,徐爱春会认真批阅同学们的实习心得,每当看到这些,他便知道,相比于传统课堂,让同学们走出校园,能收获更多的东西,这也让这门课多了一层意义。

链接:https://www.thehour.cn/news/530444.html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