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向质量要制造业竞争力

添加日期:2024-11-25 08:22:45 阅读次数:

11月21日刊发的《经济日报》第05版“时评”专栏发表了我校发展规划处黄乐富撰写的理论文章《向质量要制造业竞争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并提出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文章从增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视角切入,并从提升产业基础质量竞争力、企业质量人才引领力、消费提质需求外驱力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要切实尊重质量人才的形成规律,从教育的源头开始抓质量人才培养,引导高等院校加强质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专业技能型人才、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夯实质量人才发展基石。全文如下: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质量一头连着供给,一头连着需求,涵盖了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贯通于制造业全链条。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工业化,必须向质量要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制造业产品供给数量、质量和档次明显提升。数据显示,全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已连续8年达到93%以上。2023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21,持续稳中向好,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获得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国际互认的计量校准与测量能力已达1879项,位于世界前列。今年上半年新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工业领域达930项,占比82.7%。同时,《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出台,加快了产业质量技术创新应用,推动了制造业质量提升工作向纵深推进,对推动企业树立科学质量观、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与提升质量改进能力,产生了显著效果。

不过,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并不多。质量提升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要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应努力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础质量攻关尤其是提升工业“四基”领域质量的可靠性水平,加大企业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储备力度,不断提升高质量产品供给。

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质量竞争力。产品质量源于设计,基于生产,成于技术、工艺和材料。应加强政策引导、规划引领,直面产业基础领域“卡脖子”问题,集中资源优势,不断提升基础零部件(元器件)质量可靠性、基础工艺质量精益性、基础材料质量稳定性、产业技术基础质量先进性。围绕先进技术开展标准研制,通过标准化加快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步伐,促进品种开发和质量升级。提升典型示范案例推广,推动更多企业运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及工具。

提升塑造制造业企业质量人才引领力。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塑造高质量发展动能,核心是有一支专业化企业质量人才队伍。面向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培训,搭建在线学习平台,传播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助力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抵御“本领恐慌”,切实把质量工作落实到研发、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尊重质量人才的形成规律,从教育的源头开始抓质量人才培养,引导高等院校加强质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专业技能型人才、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夯实质量人才发展基石。

增强激发消费提质需求外驱力。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为牵引,推进质量分级和标准提升工作,对优质产品和一般产品进行区分,增加制造业优质产品供给。加大质量工作宣传力度,增强消费者质量意识和识别能力,引导消费者主动参与质量促进活动。加强产品评价、退货、索赔、修理、更换等数据采集、分析和利用,完善覆盖消费端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数字化应用场景,强化全生命周期质量协同管控。

链接: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411/21/content_304676.html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