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席卷中国6亿人群,这些均与膳食纤维(DF)摄入不足直接相关。近日,中国计量大学一支本科生团队以灵芝、黑木耳、茶叶为突破口,成功打破植物药用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瓶颈,为慢性病膳食干预带来新可能。
我国虽是灵芝、黑木耳、茶叶全球最大生产国,但在其含有的膳食纤维高值化利用上存在技术短板。原料中膳食纤维结构坚韧,导致加工产品口感差,且现有改性技术对可溶性膳食纤维(SDF)转化效率低,存在 “难溶出、难纯化、作用机制不清” 三大难题。团队成员谷映璇比喻:“就像守着金山却不会开采。”
这支由10名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生组成的团队,经过700多个日夜、1000余次实验,独创超高效促溶改性新技术。该技术使SDF释放率提升104%以上,分子量从1000kDa降至50kDa以下,同时攻克纯化技术难题。“这把‘钥匙’打开了植物细胞壁的‘锁’。” 谷映璇介绍。
团队利用线虫模型解析 SDF 关键活性部位,并通过小鼠实验发现,SDF能调节肠道菌群代谢信号,助力稳定血糖、控制体重。这项成果为代谢疾病营养干预提供重要依据,已形成10件专利,在企业应用后预计惠及7.45万人次。
面对百亿级膳食纤维市场,团队负责人刘旭阳表示,技术可推广至更多植物资源。未来将持续优化技术,推动我国优势药用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指导教师张拥军说:“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科研成果到健康产品,这支本科生团队用科技创新让我国优势药用资源焕发新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吃出健康’将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健康生活方式。”
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507413473444733722&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3275480b20c0a884410002&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9507413473444733722
潮新闻、《钱江晚报》、科技金融网、杭州网、新浪浙江、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