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教授,我这个充电宝没有3C标志,真的不能用了?平时用得还挺好的!”
“我这个充电宝能不能也帮我看看,在厂家召回款名录上,但查批次是合格的、3C认证撤销了,我到底要不要继续用?”
“我有3C标志的充电宝在机场安检时被扣,说是型号不对。机场安检不看批次只认型号,这样对不对?”
这几天,中国计量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教授洪涛成了学校里行走的“网红”,因为他的研究方向是质量检测与控制、数字化质量管理,而随着中国民航局出台关于乘客携带充电宝的新规,不少有出行计划的师生都在为充电宝问题而困惑,甚至有学生辗转加到了洪涛的微信,将自己准备新购的充电宝发给他,求参考意见。
充电宝的安全风险不可小觑
“来找我的师生几乎都不是我们学院的,但是,他们现在问的问题还都挺专业的,看来他们最近真的是被充电宝事件搞得‘焦虑’了,做了不少功课。”洪涛说,充电宝的安全问题早就该管起来了。市场监管总局曾在2020年~2023年对网售充电宝进行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19.8%、25%、35.4%和44.4%,逐年攀升。
洪涛说,智能手机兴起于2012年前后,“这之后可以换电池的手机就开始变少了,给了充电宝占有市场的机会。”由于充电宝抽检不合格率增加,直到2023年,强制进行3C认证才正式提上了日程。“2024年8月开始销售的充电宝必须要有3C认证,这其实就是国家出手对这个产品进行监管。”洪涛告诉记者,3C认证是我国质量认证体系中的产品认证,证书由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来颁发。充电宝所属的移动电源类产品的3C认证,由厂家按品牌、型号来进行申请,通过后认证机构会按型号给予3C认证的证书,一般从批准日起5年有效。简单地说,3C认证是我国规范充电宝质量跨出的重要一步。
这几种充电宝建议不要用
洪涛说,从安全角度来说,他不建议用没有3C认证的充电宝,因为充电宝本身就有一个使用寿命周期,一般情况下是3~5年,这主要取决于原材料以及技术。“价格便宜,里面用的是什么材料谁知道?这次出现问题的充电宝,有的就是因为供应商擅自更换了电芯用料,埋下了安全隐患。”
“价高质优的定律未必存在,但是,很多时候定价违背市场规律就值得注意了。”洪涛告诉记者,当然有些大品牌或许可以通过自身资源的整合能够拿到更优的价格,但一定是在合理区间内。
同时,上了机场安检的“黑名单”,即属于召回款但批次不在召回中,洪涛的建议也是不要用了。“上网查一下3C认证是不是有撤销、暂停,有这两种情况的都不要用了,安全无小事,不要等用出问题了再来后悔。”
“有出国计划的,我一般建议他们购买有目的地国家认证的充电宝。”洪涛说,譬如去欧洲国家,充电宝要有CE认证;去北美国家,要有UL认证等。一些做国际市场的充电宝厂家,一般会去申请销售国所要求的认证。“只要是符合我们国家3C认证的充电宝,申请认证UL、CE认证基本都是可以通过的,我们的标准并不低。3C、UL及CE认证所采用的标准均是基于IEC 62133-2国际标准的共性要求,只是针对各自的市场的特殊要求设计了一些差异化测试项目。譬如3C的针刺测试、燃烧喷射测试项目要严于CE和UL在这方面的要求。”
从随身带的包里,洪涛拿出自己买的一个充电宝,厂家是以生产干电池而出名的。“可靠的品牌,认证齐全,网上都能查到认证证书。磁吸式,是我想要用的,用着方便。”
须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管意识
这几天,一边在解答师生提出的关于充电宝的问题,洪涛一边也进行着思索。
“我们的课程中需要传递给学生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意识。”洪涛说,这次的充电宝问题涉及人群广,“我们能够看到,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厂家在进行产品召回,但是,也能够看到召回方案在操作过程中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厂家在质量管理中缺乏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洪涛提到,厂家是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第一人,既要保证产品在出厂前的合规安全,又要为产品出厂后的售后担责,除了需要有一份责任心,更要有细化的流程与可操作性的方案。此次厂家在召回过程中,有的客服配套服务跟不上,导致咨询等候时间长;有的召回产品处置的合理性存疑,比如说高温天气物流路上是否安全、让客户用盐水浸泡处理产品是否安全及环保……说明在质量管理制度里面具体如何召回是缺失的,事先没有策划部署。“这个问题对于接下去中国品牌的长期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未来的市场就是讲质量、拼安全,希望读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用自己在此事件中受害者的心情去考虑未来质量管理方向的发展,最好还有相应的成果,能够推动他们今后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
链接:https://ori.hangzhou.com.cn/ornews/content/2025-07/02/content_9030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