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以“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机制优化路径探究”为主题,深入杭州地区高校与企业,开展暑期社会调研。
团队相关负责人说,大型科研仪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它的高效利用关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为响应国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战略部署,他们想到了是否可以通过大型仪器共享来提升这些有“身价”的仪器利用率。
为此,他们前期系统梳理了当下相关的政策法规,并设计了面向企业、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高校大型仪器平均共享率仅为42%,资源闲置与重复购置问题并存。
团队首先把目光聚焦在自己学校。他们通过访谈学校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相关老师获悉,学校拥有价值20万元以上设备约680台。在管理上,采取采购论证、传感器监测机时等手段,但因设备归属分散导致共享意愿普遍不高。“根源在于共享收入与要为此而承担的维修风险、成本不匹配,同时缺乏专职管理团队以及校企之间的供需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团员们从学校负责光谱类仪器使用的老师处获悉,课题组管理的拉曼光谱仪等设备使用率“基本饱和,空置率很低”,主要服务于本团队研究生、校内其他学院课题组及部分校外合作单位。校内共享通过学校平台预约,但实际操作中常需事先沟通。“人力成本高昂且不稳定。专业教师需兼顾教学、科研与管理,难以全力投入仪器服务;依赖培训研究生操作,但存在培养周期和人员流动性问题。此外,仪器一旦需要维修,就会到繁琐的流程中,比如说联系厂商、排查、维修、报销,耗时耗力。”该老师觉得,想要提升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意愿,关键在于解决“性价比问题”,需给予管理者(教师或专职人员)合理的激励与尊重。
团队也走访了在杭的企业,杭州一家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说,他们公司主要通过校企合作来满足日常仪器使用需求,从实践操作来看,设备标定维护是主要管理成本,他们对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是持欢迎态度的,还提出了“高效响应”“权威标定”“强化保密”三项核心诉求。
“我们计划通过翔实的市场调研,梳理当前大型仪器共享在人力配置、激励机制、平台功能、管理成本及风险分担等方面的瓶颈,重点围绕人力配置优化、激励政策细化、平台功能完善及需求精准匹配等方面提出方案,并计划将核心建议反馈至相关部门。”团队负责人说,希望相应的成果为职能部门优化政策、创新模式提供一手资料,促进区域科技资源高效利用。
链接:https://ori.hangzhou.com.cn/ornews/content/2025-07/16/content_9040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