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计量大学青年团队探寻工业遗产活化之路

添加日期:2025-08-05 10:41:01 阅读次数:

2025年5月起,中国计量大学20余名师生奔赴浙江全省11个地市,行走于杭州桥西历史街区、杭州钢铁厂旧址、温州苍南矾山、湖州善琏湖笔小镇等20余处代表性工业遗产现场,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蹲点式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现场体验与宣讲直播,探寻“八八战略”视野下浙江省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路径。

“我的青年时代,耳朵里灌满了风镐的轰鸣和钢钎的叮当。1958年1月1日,第一炉铁水裹着1350℃的热浪冲出出铁口,映红了半个杭州城……”在杭钢旧址调研结束后,00后大学生们创作了百米漫画《我是杭钢1号高炉,这是我的70年》,用高炉与新时代青年的生动对话,串联起中国工业发展的筚路蓝缕与时代蝶变。作品一经发布,便获得青年学生的热烈点赞。

在温州苍南矾山,团队走进这个“四面环山、因盛产明矾而得名”的工业遗产地。这里拥有650多年采炼史,被誉为“中国工业文明的活化石”。“景点多、体验多”是游客的普遍感受。但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既守住文化根脉,又激发发展动能?团队提出深入挖掘矾矿文化底蕴,修复历史遗址,打造有辨识度的文化地标,同时加强系统性保护立法与规划,让工业遗产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而在台州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团队参观了中国第一台双向潮汐发电机组,发现游客群体以本地学生为主,占比达82.7%。对此,他们建议打造数字化线上展厅,拓展“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融合模式,得到电站管理方认可。

三个月里,团队共收集近万份问卷,深度访谈30余人次,初步形成调研成果《以系统化思维推进我省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实施对策》。带队教师表示,希望通过真实调研和科学建议,让青年在文化建设实践中贡献力量。接下来,他们还将以青年化叙事制作工业微电影,把浙江保护工业文化遗产的故事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网络文化作品。

中国计量大学相关负责人程刚表示:“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来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素材。今年学校组织00后大学生开展循迹溯源调研,引导青年以文化建设小切口观察经济社会发展,沉浸式体悟‘八项工程’彰显的真理力量,让新时代伟大变革的生动案例深入人心。”

链接:https://app2.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b3bce1aeaacd467094bd4dbb22f01856

新华社、潮新闻、浙江教育强国号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