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锻造质量人才 领跑质量时代

来源: 本站编辑部 添加日期:2018-10-13 16:54:33 阅读次数:

20181013中国质量报_副本.jpg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事关时代发展大势、转型升级大局、民生民心大事。迈向“质量时代”,质量人才培养是关键所在,这对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特别是质量人才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国计量大学,是我国计量、标准、质量和检验检疫领域仅有的本科院校。建校4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站在质量人才培养的第一线,不仅培养造就了大批杰出的质量人才,更用出色的人才质量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成功典范。

    序章

进无止境 与改革同频共振

    “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 

    计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没有计量,就没有标准,没有质量。

    1978年,为了更好地助力中国经济崛起,经国家批准,国家计量部门于西子湖畔创建了“杭州计量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培养既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好操作技能的计量人员。

    之后的40年时间,学校坚持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历经改建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本科院校、拓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等历史阶段,逐渐成长为以“计量”“标准”“质量”和“检验检疫”为鲜明特色和核心优势,工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医学、农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52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拥有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学生超过两万人的多层次多科性本科院校。

    2016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核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

    2017年,学校被列为省部共建大学。

    40年量以载道,中国计量大学秉持“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所特需的计量测试、质量检验检疫和标准化等人才,为质量振兴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积极且显著的贡献,近百家行业标杆企业常年指定招聘相关专业毕业生,被誉为“质检人才的摇篮”。

    40年开拓创新,学校执守着“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提升科研水平和实力,人才培养和学校事业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2017年,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学校一举摘得多科性、教学研究型高校的桂冠。

    40年进无止境,面对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时代要求,踔厉风发的中国计量大学,进一步明确“立足浙江,面向全国,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并提出了“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重点突破”四大战略,全力以赴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向着生机勃勃的质量时代,奋勇前行。

    计量立校:是特质,更是核心优势

    因计量建校,依计量立足

    培养计量领域人才

    将计量的量化和精确特质用于学校的管理

    烙印在校名中的“计量”二字,充分彰显出中国计量大学的建校初心与立校之本。

    随着时代发展,计量作为一门涵盖多领域、跨越多学科的基础性科学,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中国计量大学以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导向,积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狭义的“计量”向广义的“计量、标准、质量”拓展,重组优化了计量测试类专业,将原有6个计量专门化改造成具有计量特色的专业;在国内首创产品质量工程、标准化工程专业;以质量管理为核心设置了工商管理专业质量管理方向;在浙江省率先建设了知识产权、动植物检疫、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安全工程专业;将计量、标准、质量的元素贯注到通用专业,打造了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通用专业。学校现拥有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10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11个,其中,工程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有国家级别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5个,入选教育部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计量”类特色专业和具有明显“计量”特色的专业数超过了专业总数的40%。

    学校一方面紧紧围绕质检行业需求,建设了38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1个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另一方面,依据质检人才培养体系需求,完善地建立了国家标准化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认证认可教育培训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浙江)基地等人才培训基地;建有计量测试工程学院、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标准化学院、质量发展研究院等。

    学校积极探索“宽口径,有特色”的专业教育模式,构建了极具校本特色的“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面向全校开设“计量学基础”等8门公共特色课程模块,还在大部分技术类专业中设置了与“计量”相关的专业特色课程;明确提出“具有牢固质量观念、明确标准意识和较强计量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由实验教学、课外科技、社会实践等组成且具有“计量”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走上岗位适应行业要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学校还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与研究机构、企业等开展协同育人,与全球较大精密计量仪器制造商海克斯康、广州广电集团等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开办企业冠名班,共建了海克斯康国家级别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福建、浙江计量院等院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建设了计量测试技术全国示范性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用人的契合度。值得一提的是,在行业、企业的参与下,学校精准构建了由专业、课程、教材、平台等人才培养全要素深度浸润办学特色的教学体系。在近两届的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和二等奖15项。两个校企合作项目入选教育部门10大推荐案例。

    学生们频频在与质检相关的科技创新实践中摘取丰硕成果,荣获了全国“互联网+”、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全国机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电子信息实践创新本科综合组等国家级别奖项的一二等奖,以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特等奖3次和一等奖5次。学生以独立发明人申请并授权的专利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茅,多项专利转让给企业。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7年居于浙江省高校前列,且对口率高,60%以上在本领域系统以及与领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就业,许多校友更是成为全国各省市质检机构的管理、技术骨干。

    放眼今天的中国计量大学,学校党委书记张土乔说道:“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继续以计量质量为特色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标准立人:是内涵,更是制胜之道

    将标准蕴含的原则与规范用于素质教育

    培养标准化领域人才

    用高标准管理学校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离不开“质量”的重要支撑。但毋庸讳言,我国在质量管理领域的水平仍显薄弱,标准化人才短缺、标准化人才培养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计量大学勇当先锋,以专业前瞻的战略视野积极参与国家的标准化工作,并于1996年开始招收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方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

    2006年,学校以教育部门社科规划等省部级课题为载体,开始对“标准化本科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有效地填补了中国标准化人才培养的空白。现如今,学校开发的我国首个标准化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实施计划已基本成型,并在逐渐成为国内同类专业建设和发展学习的典范,自行设计的国内首个基于3D模型的“国家标准制定流程实验”软件,为学生掌握并实践标准制定的所有环节和角色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2007年,学校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建了全国首个“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

    2008年,学校建成了全国首个“标准化学院”,承担起本科生国际型高级人才及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等各层次标准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工作。同年,学校还开设了全国首个“标准化工程”第二学士学位本科专业。

    2010年,学校开设了全国首个“标准化工程”本科专业。10年的研究和实践开出了绚丽的花朵,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本科教育项目”在第30届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大会上,力克德国国防军大学、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等名校,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首届“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

    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引发国际关注,学校数十次受邀为日韩等国高校提供指导,并在联合国、ISO大会和20多个国际会议上宣讲办学经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师来校交流。学校自编的3部英文教材被欧盟成员国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众多高校采用。

    同时,学校的优秀标准化教学培训资源还成功转化为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量库,举办标准化高端培训200余期,为国家质检部门、大型央企等累计培训1.2万人次,受到广泛好评。

    学校创建的“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化教育培训基地”等学科平台获批浙江省政府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每年参与国家标准委编制,参与国家《标准化法》制定、主持制定国家标准“合格评定管理体系第三方审核报告内容要求和建议”等,涵盖国计民生多领域。

    2017年,中国计量大学校长宋明顺教授作为特别代表,受邀参加第40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和欧洲经济委员会“规制合作与标准化政策”第27次会议并作交流发言,中国的标准化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此外,学校先后主办、承办“标准化教育国际合作(ICES)研讨会”“智慧城市与标准化教育国际论坛”“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等标准化教育主题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018年5月,学校获批成立“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这是ISO在瑞士总部之外仅有的人才培训基地,有力地促进了标准化科研与前沿实践的对话和合作,标志着中国在标准化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计量大学积极联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共同筹建了“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收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的热烈回响。

    校长宋明顺信心满怀地表示:“希望标准化大学联盟能为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和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提供新思路和新渠道,形成标准化教育的中国方案、中国素材和中国样本。”

    质量立业:是目标,更是生动实践

    强化为人做事的质量意识和从业守则

    培养质量工程与管理领域人才

    追求高质量的办学目标

    每一位中国计量大学的新生走进校门之际,都会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由学校精心编撰的《量大文化简明读本》。

    走进校园,明德楼、格致楼、嘉量大会堂、国内高校首家计量博物馆……校园建筑与景观设计,处处折射出鲜明的计量特色。

    每年一次的“质量文化节”等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举办的嘉量讲坛、翔宇讲坛、启明论坛等;丰富多彩的质量标准化协会等学生社团;以及每年暑假的为企业制定ISO9000质量体系、对杭州市食品安全技术标准的实施现状进行调研等社会实践,不断增强着师生的质量观念、标准意识和计量能力。

    学校的“传承计量文化,思量国计民生”特色校园文化荣获教育部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零点调查社团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团。学校涌现出了烈士、全国十大“最美消防员”田思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玻璃男孩应忠彬等一大批道德模范和先进个人。学校先后获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单位、“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办称号、浙江省“双百双进”百优团队等。

    “弘扬质量文化,践行质量标准,培育质量人才,领跑质量时代,我们不仅责无旁贷,更应走在前列,作出表率,这是中国计量大学发展的大逻辑。”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张土乔坚定地表示。

    在质量理念指引下,在质量文化的浸润下,学校对质量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

    2003年,中国计量大学在全国率先开设了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后更名为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并将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引入人才培养方案,成效显著。专业获批省重点、省特色、省优势和国家特色专业及“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中持续保持首位。

    2007年,学校成立了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累计获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奖50多项;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5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毕业生供求比持续攀升,中国中车、方太集团等知名企业提前一年“预订”学生;毕业生遍布全国,85%以上从事质量相关工作,500多人担任质量副总裁和质量经理;50%的毕业生就职于航天、航空、高铁、舰船、电子和核能等国之重器行业,有力地助推“质量强国”战略。

    在质量理念指引下,在质量文化的浸润下,学校的办学目标更是不断攀升——

    俞晓平教授的“生物计量与检验检疫教师团队”名列教育部门首批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团队创建了实验室研发—企业推广—研发费用反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研发了公益性成果和技术通过实验室研发—基点示范—农户推广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和浙江省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建立了ISO-SAC战略合作培训平台、国家标准化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教育培训基地等,承担完成了近20场“ISO/TC、SC主席”等国际培训项目。

    学校建立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管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质量发展研究院、标准化战略研究院等研究机构,2017年承担了“合格评定第三方管理体系审核报告内容的要求与建议(ISO/IEC TS17022)”等5项国际标准以及近20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与浙江省政策研究室、省质监部门共建浙江省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参与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标准化法修订、浙江省“三强战略”等咨询评审工作,受到国家质检部门领导肯定,多项研究报告被国家《每日要报》等内参刊发。

    2017年起与义乌市政府部门合作共建“标准城市”、义乌标准博物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

    学校共建有省部级以上人才培养培训基地14个,与正泰集团、华丽集团等知名企业共建了400余个人才培养实践基地。2017年,学校与海克斯康共建“精密测量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与河南舍曼实业有限公司共建计量产业孵化器,更是进一步提升了行业话语权。

    续章

创新创业 与时代携手奋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14年,中国计量大学“以专利发明为引领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作为浙江省仅有的一所高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从2007年开始,学校在浙江省高校中首创“本—硕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面向设有研究生教育的各本科专业中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从大三开始实行本硕“2+2”培养。这一模式创造性地为本科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开启了一扇大门,一方面学生可通过参加教师主持的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研究生学习年限可缩短半年。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06级学生徐汉锋、杨樟成通过这一计划,在导师董新永的指导下,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头设计,所撰写的学术论文被第14届国际光电子及通信会议录用。

    学校成立了创业学院,构建出以“需求激发创意 专利牵引创新 平台孵化创业”为理念引领的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成效显著。

    学校创新打造了集管理、咨询、政策支持、资源共享及整合等多种优势于一体的集约式创新创业基地——中国计量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312家,培育国家级别高新技术企业8家及一大批省、市科技型企业,“雏鹰计划”企业,青蓝计划企业。

    园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别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别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别众创空间、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浙江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杭州市优秀科技企业孵化器、杭州市科技创新示范服务站、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

    近三年,学生校级科研项目近千项,结项率约为75%,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105项,新苗人才计划立项170项。连续三年举办“中德创业论坛”,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和创业者齐聚,商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高校的双创教育发展。

    近年来,学生们的创新创业实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学校在2013-2017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排名63位,其中2017年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排名第45位、浙江省第4位。近三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奖271项、省奖1167项,其中获得“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挑战杯”全国一等奖3项,2017年进入全国发起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1项,数学建模竞赛总成绩连续五年排名全省高校之首,2015年排名全国所有参赛高校第二,2017年排名全国第三;电子设计竞赛、生命竞赛等一批竞赛获奖达到省内前列;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

    近三年,学校涌现出许多双创典型:如校园吉尼斯“专利之最”获得者李群星同学;毛登科同学热心创造发明、积极申请专利的事迹多次被《光明日报》、光明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等媒体专题报道;陈加男同学创立的佰腾电子在G20峰会期间被官方选定为峰会食品安全检测用具,保障G20期间的食品安全,为来自全世界的宾朋保驾护航;郑永明同学创业成功后饮水思源,反哺母校,设立25万“启飞奖学金”用于奖励母校在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获得过国家“互联网+”创业大赛银奖的创业项目“杭州仁特儿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成功落地,分别在杭州、湖州等城市拥有6处经营门店,是目前国内仅有一家完成4D庆典技术在年会中应用的综合性文化公司……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等国家、省级媒体对学校双创教育举措及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王丽英)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10/13/content_506841.htm?div=-1&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