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网3月5日电(谢盼盼 邓宇轩 余聪)“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正引发高校师生热议,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标准化专业师生如何助力治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学院顾兴全教授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首先就想到了河长制,虽然《河长制实施意见》从机制和制度方面保障了‘五水共治’,但从标准化管理的角度,非常有必要制定河长制管理体系标准来提升监管实效。所以,我们近期已着手启动了河长制标准的研究制定,期待能为政府部门决策参考提供支持。”
高校师生在“五水共治”中如何精准发力,中国计量大学师生们想到的是发挥技术优势参与治水。
“污水池污泥均衡化技术”“污水污泥超高压高干度脱水及在线监测技术”是该校副教授、浙江安吉县“五水共治”专家服务团成员饶宾期多年潜心研究的课题,这两项技术是提升污水厂出水水质以及污泥的减量化技术。成果于去年在浙江省科技成果拍卖会上成交,实现了科研产业化,提升了技术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和饶宾期一样,该校环境工程专业老师邓黛青每年都指导学生参与水污染处理相关的社会实践,实践成果还获得了全国节能减排竞赛大奖,专业负责人李金页老师等十余位老师都积极参与到“五水共治”技术研究上。
治水的舞台上,当然少不了青年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清洁母亲河”团队与钱塘江应急管理中心共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学生们在周末对钱塘江进行实地水质监测,对水样PH值、色度、氨氮等进行分析,还开展清理江面垃圾等行动。基地负责学生柴铮巍,也是学校绿色环保协会会长,他告诉记者,这样的行动能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又能为社会做贡献,大家都觉得很有意义。
像这样的行动,是学生们参与治水的一个小缩影,近三年来,该校学生踊跃“青春治水”,成立了“细量民生”“最美河边人”“筑梦在路上”等重点团队开展宣传、监督治理、志愿服务等活动。在文明寝室和文明修身活动中开展节水行动、组织学生参加节能减排大赛。学生作品“多参数水质监测浮标系统”和“乡镇一级五水共治责任制模式调研”还在“挑战杯”竞赛上获奖。
和技术专家们不一样,该校艺传学院柳伟平老师带的实践分队进行着不一样的“青春治水”。柳伟平是青年作家,已出版小说和学术专著10部。最近他在研究古代的江湖治理,专著《天人之境:杭州城湖共生模式的生态美学解读》即将出版。柳伟平说他正带领学生一起发掘古代水环境治理中的美学元素,与当前的“五水共治”结合,深入社区、深入百姓,宣讲“西湖治理的美学元素”,让更多人关注“水文化”中的美学和文学。
“我们的目标是在校内外选聘专家成立1个‘五水共治’社会实践智库,建立10个以上‘新青年治水’社会实践基地,组织100支以上‘新青年治水’社会实践小分队,发动2000名师生到治水的一线去,用实际行动助力剿灭劣V类水大行动。”中国计量大学团委副书记朱盈表示,组织发动广大师生深入社会实践,走进浙江的青山绿水,发现动人的治水故事,发挥专业优势精准助力治水,是实践育人工程的最好形式。(完)
链接:http://www.zj.chinanews.com.cn/news/2017/0306/6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