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国际文化传播,拓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领域的办学渠道,我校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传播系在本学期开展了留学生《中华艺术》系列课程教学活动。根据学校国际交流中心制定的留学生教学计划,国际文化传播系进行了周密的策划与准备,建立《中华艺术》课程体系,分为中华艺术舞蹈、音乐、书画、太极等四个版块,并组建了6位教师和6位汉教学生参与的教学团队,由国际文化传播系主任、汉教专业负责人刘美兰博士负责,进行四帷幕全英文的教学活动。并于2015年 10月15日拉开了序幕。
第一幕:10月15日,在环宇楼B205教室,迎来了非洲、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学生,曾在澳大利亚孔子学院教授中华传统书画艺术的艺传学院于海丽讲师为其主讲了第一场精彩的“中华书画艺术”。丰富的教学经历,精美的PPT课件,展示了中华书画的历史与优秀作品,吸引了留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特别是在最后一次书画教学中,留学生们经过多次实践练习,在教室里挥洒笔墨描画出一幅幅兰花,那获得成果的开心是多么有成就感。
第二幕:10月16日,在宽敞的嘉量舞蹈室,白俄罗斯皇家舞蹈博士孙倩副教授为7位留学生传授中华舞蹈艺术,那一招一式的中国古典舞,精气神的亮相动作都无不体现中华传统舞蹈艺术的精髓,散发出浓浓的民族范儿。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主讲教师孙倩边用英文讲解动作的文化来历和要领,边手把手纠正留学生的动作,最后配合着音乐,演绎了一段中华古典舞的组合,留学生们感受了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觉得有收获。
第三幕:11月5日,翔宇楼203教室正在举行赏心悦目的“中华音乐艺术”课程,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姚旭辉副教授主讲了中华民族的器乐二胡、月琴、古筝、笛子等丰富多彩的民乐,姚老师那激情彭拜娓娓道来的讲课风格吸引了在座的所有学生,每播放一部民曲,都激起留学生的兴奋与感悟。在欣赏弦乐马头琴名曲,姚老师用鹰展翅飞翔的动作诠释蒙古族文化的内涵。激情一直延续到后续更为精彩的实践教学:在启明活动中心琴房组织留学生聆听我校学生民乐队演奏的二胡、笛子等中华器乐优秀作品,亲自体验学习二胡的手位和运弓方法。当他们穿上蒙古族服装,学习中华优秀民歌《嘎达梅林》文化,边唱边跳演绎《嘎达梅林》歌曲时,博得前来观摩的校领导吕进巡视员、国际交流中心主任赵自立及工作人员,以及国际文化传播系副主任彭飞博士等的一致好评。
第四幕:11月6日,中华太极拳在环宇楼A406教室举行,经历国外五年太极教学的谭成威博士,用全英文为留学生讲授“中华太极”的文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并在学校体育馆进行实践教学中,谭老师从太极拳的基本姿态、动作以及气息的运用传授,让留学生在动作的运行中都得到要领指点。留学生还体验了太极柔力球和推手比赛,在欢快的运动中体验了中华太极的魅力。最后,当留学生们穿上中华太极服装,在化蝶音乐中极其认真的表演了中华太极拳,受到前来观摩的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郭兰英教授、国际文化传播系主任刘美兰副教授以及国际交流中心范佳宇等老师的称赞。本课程于11月20日落下帷幕,留学生们依依不舍,纷纷与任课教师合影留念表示感谢。
《中华艺术》课程教学是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品牌课程《中华传统艺术》的又一次新探索,整体策划设计由中国舞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校级精品课程《中华传统舞蹈艺术》负责人连红老师领衔,精心设计的留学生-教师-汉教学生1+3合作的教学主体,以及理论导入+实践体验+成果展示三维度的教学模式,经过本学期的实施初显成效。留学生不仅初步接触了中华艺术的基本技能,而且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教6位学生领略了教师教学的风采,并得到了翻译的实践和留学生交流的锻炼。这种别开生面的教学模式受到留学生的喜爱,为今后在留学生中传播中华艺术文化,以及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