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技术及仪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初显成效

添加日期:2015-04-09 09:47:40 阅读次数:

     由我校牵头的“质量检测技术及仪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认定以来,紧紧围绕我国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根据2014-2017年发展规划,推动“检测技术及仪器”在产学研政用等领域多方协同,顺利完成了2014年度实施计划与绩效指标,取得了如下建设成效。
     在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方面,中心在确立理事会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中心建设工作组、理事会、技术委员会等各项工作机制,并重点在建立形成创新团队建设机制、资源共享机制、重大任务合作共赢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方面,中心以全面提升围绕重大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的学科集群能力为出发点,汇集“仪器科学与技术”等7个相关一级学科,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有力促进了中心内相关学科交叉与融合,在推动各学科综合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培育了“动植物检验检疫”、“岩土检测与分析”等新兴学科方向。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4-2015》公布的结果,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讯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生物学一级学科排名比上一年度分别提升了11.19%、9.47%、8.25%和7.9%。中心创新协同研究模式,取得丰硕成果。2014年,获省部级奖9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授权发明专利120项,获批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化学品危险性测试技术与装备研发平台(主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技术创新中心(参与)、国家级功能材料计量检测标准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科研平台。
     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中心通过开放、灵活的人员聘用和激励机制,入选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通过建立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相关领域硕士研究生180名,与协同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1名,学生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论文奖1项,获省级及以上科技竞赛奖72项,获国家专利75项,获批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中心教学科研人员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在社会服务与贡献方面,受温岭装配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委托开发研制的汽车发动机、方向机的智能化装配检测生产线(机器人)实现产值1亿元;在杭州迪恩、天迈、奥盛等公司实现的生物、食品检测产业化,新增产值2.17亿元,新增利税503万元,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达16.767亿元;在化工产品安全测试方面的仪器产值达5000万元;在流量计量仪表的产值达3.2亿元;在磁性元件生产方面的产值为2.3亿元。在岩土工程质量检测、防灾减灾保护方面的人数增加了100余万人,减少损失2000万元。此外,有中心多个团队入驻的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