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毕晓光、院长邱高兴、副院长蒋楠,以及该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惊涛、公共关系系主任虞华君、中国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林孝嘹、中文系教师蒋进国、公共关系系教师金大伟等一行,前往杭州市拱墅区,出席“拱墅区运河文化品牌建设课题研讨会”。会议主办方的领导和专家有杭州市文广新局社文处处长张鹏、拱墅区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兼局长黄玲、副局长戴丽群、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大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阮可等。会上,有关专家、领导高度评价了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课题组所做的《杭州中国大运河文化综合展示方案》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的研究》两个课题。
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黄大同认为,《杭州中国大运河文化综合展示方案》做得非常好,对杭州市拱墅区所做的中国大运河文化展示,从物态、动态与媒介三个角度来界定和评估,角度新颖;方案做得扎实,项目策划堪称“黄金点子”。而后,他从运河文化的市民属性入手,分析了大运河文化的“市井化”特征,建议对明朝正宗浙派古琴传人东皋心越与民间乐器尺巴等,列入拱墅区大运河文化展示序列。杭州市文广新局社文处处长张鹏对拱墅区以“三联模式”进行文化建设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此举为杭州市文化事业建设带了好头;而后他高度评价中国计量学院所做的两个课题,认为具有世界和全国角度,对人文社科学院领导高度支持横向社会服务和教师对课认真负责的精神点赞,并对课题进一步完善提出积极建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阮可具体分析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 的研究》课题,认为它“上接天线”( 与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对接)、“下接地气”(与 浙江省杭州市文化事业建设实践对接),调研扎实,是“政校合作的范本”,为职能部门修订政策提供了具体依据,并对研究文本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四点建设性意见。
人文社科学院党委书记毕晓光在研讨会上对拱墅区文广新局积极与高校进行科研项目合作高度评价,以“和雅流韵、通古耀今”概括了大运河文化的特质和传播的战略意义,并对课题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要求。人文学院院长邱高兴对双方取得的具体成果表示欣慰,对课题组为此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并就拱墅区文广新局与学院的合作提出新的建设性意见。在答谢词中,拱墅区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兼局长黄玲从运河文化品牌活动“一河串百艺”说到“一河联百情”,回顾了拱墅区与中国计量学院的合作历程,认为人文社科学院师生作风扎实,做事认真,称此前合作的“小河人文讲堂”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提升了两家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如今在中国大运河文化传播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的合作项目中,更见征了“政校合作”的具体效应。两家单位领导在会上就下一步项目合作,也达成了积极的新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