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0张学生照片库中随机抽选5张,要求辅导员准确识别学生的姓名、籍贯、班主任、在校表现等7项基本信息。“生情熟知”的考核让竞赛现场沸腾了起来。
12月25日,我校党委学工部举办第一届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22名来自各个学院的辅导员同台竞技,参与角逐。省教育厅宣教处副处级调研员丁晓,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工部副部长金涛,我校校纪委副书记审计处处长梁小昕、人文社科学院教授李惊涛、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黄乔蓉担任评委并现场评分。
竞赛分自我介绍、生情熟知、案例分析和谈话谈心四个环节。最终,生命科学学院汪俊斐夺得一等奖,法学院陈永丽、人文学院关丹夺得二等奖,光电学院鄂非、现代科技学院李风啸、质安学院胡晓南、计测学院王芳、信息学院郑寅颖夺得三等奖。
自我介绍展才艺
自我介绍环节要求辅导员在5分钟内集中展示自己,主要考核选手的基本素养和工作特色,如表达是否流畅、主题是否明确、现场感染力如何,业务素质高低,能否善于工作探索和创新等。
首节亮相,选手们均为此作了不少功课,或逻辑严谨凝练简洁、或语言风趣生动活泼、或不拘一格大胆创新……该项成绩占总分30%使得选手在这个环节尽展才华。
“爸比,你会唱小星星么?”幽默的开场总能令人会心一笑,生命科学学院的汪俊斐老师就用时下流行的片尾曲引出他的主题:做一名快乐的支持者。他说,“爸爸去哪儿讲述的是父亲和孩子的亲情构建,今日的竞赛展示的是辅导员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法学院辅导员陈永丽则将6年的从业经验,归纳为五心:责任心、用心、尽心、欢心、决心。随后,她分享了她与学生一起经历的欢乐、一起创造的成就、一同编织的师生情谊。
来自现代科技学院李风啸老师上台后,未发一言,台中立定,横笛一只,一曲美妙的《茉莉花》令人陶醉。“做辅导员和吹笛子一样,要用心、用脑、用手,这样才能奏出学生工作的美妙乐章。”
赛后,主评委丁晓老师专门针对选手在自我介绍环节的表现作了点评,并提出建议。 “一要彰显个性,让大家记住你。二要说出你的故事,阐述你的教育理念。从生活工作中的一个故事中引出你的教育理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三是亮出工作特色。”
案例分析来源于真实素材
赛后,人文社科学院辅导员关丹觉得印象深刻的就是案例分析环节。他抽到的案例是如何处理学生因学业差面临退学,家长找到学校,认为学校没有尽到教育义务,不同意退学。就在不久前,他刚巧遇到类似情况。
“分数只占总分的20%,但要求判断准确、思路清晰,方法处理正确、得当,富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最能考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丹说。经思考,他提出了学校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规定,关键让家长和学生接受现实、明确责任的观点,并从具体的思路和实施方法、经验和启示二方面展开论述。
质安学院辅导员胡晓南和关丹有着相似感受。他的题目是:大一女生与男朋友闹分手,导致情绪低落,没有学习兴趣,偶尔会出现活着没什么意思的想法,你作为辅导员,该怎样开展工作?
据了解,本次案例分析的题目均取决于真实素材,即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最可能遇见的问题,如大学生寝室关系矛盾、因失恋影响学习或学生对学院工作有不满等。
这些“接地气”的题目,让选手在回答时需分析到位,提出的解决措施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少选手表示,从事辅导员工作是一门艺术,极其讲究。
谈心环节模拟沟通实景
“老师,我现在很烦,要毕业了但是工作没找到,想去企业,家里又不同意,说不稳定!您能帮帮我吗?”台上布置着一张桌子,两张凳子,学生和相对而坐的辅导员诉苦,辅导员则耐心聆听,认真开导。
这是竞赛的第三个环节:谈心谈话,主要考核辅导员的谈话技巧和沟通艺术。评委从选手是否能较好地控制局面、合理安排时间,谈话有针对性、艺术性和感染力等几方面打分,占总分20%。题目涉及到大学生心理失衡受挫、寝室关系不和谐、职业规划迷茫等主题。
来自子午剧社的13级学生张睿,和来自光电学院的鄂非老师搭档。在场景中,他扮演一名因连续两次入党推优,得票却都很低的大一新生林某。林某觉得身边成绩不如他的同学都入了党,心里有些愤懑不平。
面对“来访”的学生,鄂非老师要在4分钟内,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到学生的问题,并让他放下情绪。为了让沟通各有效,鄂非还结合该生在校表现,建议他平时多参加班级活动,与同学们打成一片。
参与演出的张睿感触颇深。他说,以前从未在这种场合和老师交流,感觉很舒心,老师很亲切,考虑问题也很周全,给的建议很有帮助。
通过此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不但加强了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展示了辅导员的工作水平,更明确了当好一名辅导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依托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会,系统地对各类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提高我校辅导员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