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非遗传承人叶永峰先生为我校带来“戥秤和度量衡文化”

添加日期:2013-12-09 13:46:25 阅读次数:
     12月6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叶永峰先生到我校捐赠度量衡实物并应邀举办讲座。
     6日下午,捐赠仪式在格致南楼222会议室召开。副校长、中国计量博物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冯时林代表学校接受了叶永峰捐赠的一套仿清代康熙年间的铜砝码和两把民国时期的戥秤,参加捐赠仪式的还有科技处黄海清副处长、人文社科学院全体党政领导和计量史与计量文化研究所负责人。
     叶永峰向学校捐赠的实物中,手工打制的铜砝码做旧如旧,两把戥秤一长一短,一南一北,代表了我国传统度量衡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叶永峰去年曾应邀参观了学校的计量史馆,并当场表达了捐赠的意愿,希望丰富学校的特色馆藏实物。在此次捐赠仪式上,他再次表示天下度量衡同志是一家,非常乐意为国内唯一的计量特色本科院校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冯时林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叶永峰的捐赠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同时介绍了我校中国计量博物馆的筹备情况,希望以后能进一步拓展交流与合作,通过2-3年的不懈努力,促成国内第一家高水准的计量博物馆的顺利建设。
     捐赠仪式后,人文学院邱高兴院长向叶永峰颁发了学院客座教授的聘书,毕晓光书记则对客人表达了常来常往、密切联系的愿望。仪式结束后,叶永峰结合参加国际文化交流的切身体会,就韩国专业博物馆的建设经验作了重点介绍,并对计量文物收藏、计量博物馆未来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当天晚上六点,叶永峰还走进《计量文化》的特色课堂,在翔宇楼106做了一场题为“追寻远去的辉煌:中国戥秤和微计量”的专题讲座,介绍了戥秤发展的历史、戥秤制作工艺的传承和保护现状以及戥秤的文化价值。叶永峰现身说法,详细讲述了自己与戥秤的结缘历程,认为收藏文物、工艺制作的过程,就是与古人对话,就是在传承历史和文化。他还带来自己收藏的国内最小戥秤和称量黄金成色的线戥等实物,随堂作了展示和说明,引发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现场气氛热烈。叶永峰更从戥秤知识讲到人生哲学,认为人心如秤,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寻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他鼓励当代大学生要着力培养自己的兴趣,鼓励大家用专一的精神做专业的事情,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这是为社会贡献力量,也能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快乐。最后,叶永峰还一一回答了同学们关于戥秤的传承、微计量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据悉,叶永峰系浙江台州温岭人,泽国戥秤第六代传人。2000年创建“今兴号”,开展戥秤传统工艺的研究、保护、制作,全面恢复了濒临失传的戥秤制作技艺,并收藏明、清以来200多件各式精品戥秤。其《戥秤的妙用——隔水称金法研究》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填补了我国古代戥秤研究的空白。其制作的小型戥秤和清康熙十两标准组合式铜函砝码,被国内多家博物馆和个人收藏。中国度量衡研究首席专家丘光明先生评其戥秤制作技艺为“全国罕见”,目前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