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3年,学校首次面向毕业生开展量院吉尼斯之星的评选活动。这项活动一经推出,便在校园里引发了不小的反响。随着2013年首届吉尼斯之星评选结果的揭晓,9位个人、3个寝室首度上榜。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成长故事?大学生活给他们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有什么好的经验与他人分享?让我们一起探访首届吉尼斯之星背后的故事。
文理科发展之最:09材料3 齐鹏飞
获奖理由: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一等奖;出版个人古诗文集《细雨烹茶》;考研总分417,以南开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第一的成绩被录取。
背后的故事:兴趣使然
小时候,由于家中条件有限,课外书不易得,从书摊猎得的《史记》便是齐鹏飞那时最好的课外读物。为了满足自己对书籍的渴望,他还拿自己的其它玩具与同学换书来读。进入大学后,储量丰厚的图书馆便成了他最爱的“后花园”,《东周列国志》、《资治通鉴》等名著他都一一读完。而平时看书之余,信步日月湖畔,写诗属文也是他的一大乐事。他殷实的物理基础同样源自对物理的兴趣。大学四年里,齐鹏飞在不断吸收着物理养分的同时,更视进出实验室为常事,最终考入了南开。
阅读的习惯使他树立起自身的价值观,写诗的兴趣为他抒情表意开辟道路 ,对物理的执着更是成就了他南开之梦。
最佳辩手:09产权2 贾思远
获奖理由:第一届杭州市“文明杯”辩论赛最佳辩手;带领辩论队于第一二三届杭十校辩论赛获冠军,第二届杭州“文明杯”辩论赛冠军,第二届杭州市“十四小精英杯”辩论赛冠军,第一届杭州市“经世杯”辩论赛亚军。
背后的故事:坚持到底
从大一进入院辩论队到大二挺进校辩论队,一直“打到大四”,辩论之仗,贾思远一直坚持着。除了在赛场上的实战锻炼外,他平时还会看前辈们的辩论赛视频学习经验,也会朗读辩论赛的稿子和练习绕口令。空闲时间,他常常拉“战友”一起辩一辩,在磨嘴皮子的同时,也训练了大脑反应的灵敏度。遇到辩题观点与自身原有观点相悖时,一边心中坚持自己原有的价值观,一边还搜集资料力证辩题观点的正确性,真所谓是“强扭的瓜也必须甜”。
作为辩手的经历渐渐充盈了贾思远的内心,自信心、充实感纷至沓来,屡屡在大型辩论赛中获奖也给他的履历表添上了漂亮的一笔。毕业的他将赴澳大利亚读研,但于他而言“辩论生涯还将继续,‘既已学法,安能不辩’。”
志愿服务之最:09信管2 冉浩言
获奖理由:累计志服时长超500小时;获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百佳优秀志愿者”、“杰出志愿者”;获2012年在杭高校“十大青年公益先锋”;带领校志愿者总队获“2011年杭州马拉松赛优秀志愿团体”、“2012年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杰出志愿者集体”。
背后的故事:源于感动
大一新生开学,热心的志愿者将冉浩言接进了校门,细心的服务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来自四川成都的他记录了汶川地震的惨痛伤亡,来校后,校园中为汶川祈福的志愿活动令他深深感动,便立志加入志愿者大队。一经加入,便不曾离开。积极参与每次志愿活动,踏踏实实完成每次任务。成为校志愿者总队负责人后,冉浩言更是努力培养合格志愿者,立志打造精品志愿者大队。
志愿服务是一门“很棒的选修课”:耐心、坚持、友谊是冉浩言最宝贵的收获。
主持之最:09广告1 何凯
获奖理由:主持校内各类晚会、访谈、竞赛等活动80余场,校外各类活动30余场;曾任校广播台台长。
背后的故事:贵在争取
“机会都是争取来的。”何凯从小就对主持和广播保有极高的热情,到大学之后,更是用自身的勤奋和坚持争取到了一次次提高与展现的机会。进入校广播台后,每周在日月湖畔都有定期的晨读,六点半至七点,而身在现科的他则必须出发得更早,但尽管如此,他也从未放弃。刚开始他的普通话并不是很标准,但他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每回遇到广播台的同事都要与他们交流一番,认真纠正每一个不标准的发音。每一场主持都是何凯用实力和真诚争取来的,翔宇、操场、启明活动中心、嘉量、现科……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有他主持的身影。主持的经历很好地锻炼了我的普通话、语言组织能力、临场机变能力和自信心,也在工作上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舞蹈之最:09计算机3 周翼
获奖理由:创办“J舞社”,连续三年获校十佳社团称号;曾获校舞蹈大赛最佳人气奖、“中国体育舞蹈杭州高校赛区”冠军兼人气王。编舞蹈节目30多支,为校内外晚会输送节目上百场;举办三场舞蹈专场晚会。
背后的故事:持之以恒
只要有同学在寝室找不到周翼,他的室友就会不约而同地说“找周翼啊,肯定在练舞房。”周冀从高中开始习舞,尤其喜爱台湾著名女星蔡依林的舞蹈。他最常说的话就是“也许我不是天才,但我可以通过我的努力成为天才。”为了一个舞蹈动作,他可以尝试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而往往是这种坚持的细节决定了一个舞蹈整体的品质。
当有舞社粉丝的同学想要加入J舞社时,他总会在一旁冷静地提醒那些仅因一时兴起的同学——“凡事贵在坚持,希望大家持之以恒的坚持跳舞。”
对于未来,周翼想了很多,“我还是会对舞蹈保持一如既往的热爱,希望能找到一份与舞蹈有关的工作,一直跳下去。”
学分绩点之最:09生技1 白梅竹
获奖理由:四年平均绩点为4.06,连续7个学期获得一等奖学金(本科总共最多能获7次);曾获“2012年度国家奖学金”、“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浙江省环保宣传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三好学生”5次、“优秀学生干部”4次、“学业奖学金”4次、“研究与创新单项奖学金”2次;获“校英语词汇学科竞赛三等奖”、“校优秀团员”、“2010年度优秀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单项奖学金”等。
背后的故事:认真生活回报爱
白梅竹一直怀着认真的态度生活,从不刻意争取什么,只求对过往不后悔,问心无愧。学习、工作和生活对于她而言是有明确的排序的。先科研、学习,插空安排一些娱乐性活动,不常泡图书馆,只把零散时间拿来看书。但是,不管做什么,认真都是她的“教条”。
她说这种态度源于从小而来的成长。白梅竹在爱的教育下长大,家人、老师、朋友给予了她太多的关爱,也让她懂得回报爱——不忍让大家伤心,想让大家也可以因为她而快乐。于是她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充实地生活,让自己幸福也让爱她的人欣慰。
而对于在学习上取得的优异的成绩,白梅竹是这样说的“我不会事先预想什么成果,只是习惯于认真地去付出,并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因失望而绝望。”
图书借阅之最:09质量2 高陇博
获奖理由:大学四年在校图书馆共借阅书籍770余本,涉及管理、战略、金融、营销、历史、哲学、心理等各个领域。
背后的故事:寻找自信
高陇博有一个大自己三岁的哥哥,一个从小独立,学习成绩优异,永远是家长心中优等生的哥哥。而他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却是打架,上课研究怎么打,下课铃一响就冲出去找人对打,学习成绩很差,在包括父母在内的许多人眼里都是一个很没出息的人。虽然之后他也开始认真学习,成绩很快和哥哥不相上下,但别人对他的评价依然是这么一句:这是XX他弟。哥哥就像是一个标杆,而他却总是活在哥哥的影子里。慢慢地,他失去了努力的动力,同时也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上了大学,终于远离了哥哥,他却发现做不回自己了。“当你习惯了不自信的时候,你要做自己其实是要经过痛苦挣扎才能实现的。”试过了多种方法,效果都不大,他开始试图从《道德经》中寻找摆脱不自信的方法。但在从中领悟到一些思想的同时,他却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于是他去看了更多的书。痛苦地寻找了两年,高陇博终于找到了出路,他终于明白,他在哪,生活就在哪,学会了欣赏,就学会了自信地生活。
英语四级之最:09国贸3 韩笑
获奖理由:英语四级考试651分,为我校四级最高分。
背后的故事:想要一个特长
韩笑从小就爱拿自己和别人比,越比却越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这让她有些苦恼。在最初面对英文时,韩笑的感觉是不排斥,她就想试着喜欢,开始期待学好英文变成她的特长,为其所用。
专业学习累了,可以做篇英语阅读;走在路上无聊,不如听点听力,这是韩笑备考四级的状态,也是她平时学英文的有效方法。参加英语等级考试,不同于大多数考生求“过”的心态,韩笑怀着一颗认真有冲劲的心严肃赴考,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现在,英语成了她的特长,四级651、六级608分的高分成了她的软实力,让她在就业时相比于他人多了一个优势。
英语六级之最:09公管1 宋平
获奖理由:英语六级考试614分
背后的故事:坚持+兴趣
在宋平看来,学习英语,贵在积累,也贵在坚持。她习惯于从生活中拾取英语单词、把中文时事转译成英语练习作文,而这些习惯的动力都源自于她对英语的那份热爱。将诵读、默写等英语学习中枯燥的过程看成乐趣,才能不断循环下去,从而有所收获。
她满满的资本,都来自于她自身的不懈追求。英语六级成绩单上耀眼的分数,是她对英语、对梦想最好的证明。
最佳考研寝室:生命科学学院 2东513寝室
获奖理由:寝室100%考研录取,平均分326分。陈浙,339分,录取于浙江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徐慧,339分,录取于中南大学微生物专业;李晓庆,321分,录取于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学专业;黄水雯,306分,录取于汕头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背后的故事:并肩作战
当毕业后读研与工作的迷茫出现时,2东513寝室的姑娘们皆选择了继续深造。大三上学期,走在考研路上的只有陈浙、李晓庆、黄水雯三个人,她们按照各自的考研复习计划学习,留意考研信息,寻找考研方向和学校,忙碌却充实。一个多月后,良好的寝室学习氛围带动了还迟迟没决心考研的徐慧。看着室友如此努力,她也决定加入其中,与室友们一起努力。
她们的自信与坚持,让考研的路变得不再坎坷。她们的互相鼓励,让寝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开满了学习成长之花。
最具科研精神寝室:生命科学学院 8西505寝室
获奖理由:该寝室成员4人,人均泡实验室的时间约7000小时。寝室成员共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3项,参加20余门课程的实验。参加省大学生生物竞赛,获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论文4篇。
背后的故事:伙伴——“实验室”
他们来自生物工程、药学专业,良好的专业氛围和专业学习要求为他们的大学四年生活增添了一个同伴——实验室。他们当中有大一便进入实验室跟随老师做项目的同学,最晚的也在大二上学期投入到了实验室生活中。对于他们而言,实验室像一个无底洞,总有未知需要不断探索,也总有新奇的想法需要在试验中得到验证。7000小时,在别人看起来是庞大的数字,对于他们而言,这只是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一件平凡小事的点滴记录。
他们将实验室的昼夜混在一起,将寒暑假奉献其中,他们对科研活动的热情从未减退。
最佳英语寝室:生命科学学院8西511寝室
获奖理由:寝室四人全部一次性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平均分为531分。英语六级通过率为100%。
背后的故事:互帮互助
在该寝室四个男生中,有三名坚持不玩大型游戏。如此之高的“学霸”比例,让“全寝室过六级”这一目标不再遥远。第一次英语六级,有一名成员没有通过,他们便采用“三带一”的学习方式,形成寝室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他们让英语四级变成小菜一碟,让英语六级不再是神话。
他们说,大学,可以潇洒,但不可以挥霍;可以精彩丰富,但不可以光阴虚度。他们用超强的英语水平为自己的大学四年留下最好的印记。
后记:通过这次评选活动,我们有幸结识了这么多个性十足、可亲可爱的同学。通过座谈和采访,我们深入了解到了他们背后的故事。看着他们回忆美好的大学时光,听着他们踌躇满志地畅谈他们的成长故事,不禁慨叹,他们走过的青春之路是那么美好!他们虽然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帅富”,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并为之努力、坚持,在各自人生舞台上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亲爱的同学,看了他们的成长故事,你们是不是有所感动、有所启发呢?要不要从今天起,重新规划自己、树立一个全新的人生坐标呢?
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追求,但育人之道,蕴含在细微之处。这些学生的成长故事也给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启示。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亮点和闪光点,他们在各自的道路上成长着,他们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坚信每个学生都是OK的,用心聆听学生的声音,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给予每个学生及时的肯定和支持,相应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量院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让我们共同期待2014年的量院吉尼斯之星评选吧!希望越来越多的吉尼斯之星涌现出来,让我们的量院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