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爱生如子的宿管阿姨、负责的图书管理大爷、尽职的保安小伙、认真的清洁阿姨……近年来,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草根服务者”凭借他们的爱心和辛勤的付出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渐渐走进公众视野。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表示:“越来越多‘草根工作者’引起重视说明学生更能发现身边的美,更懂得关心身边的人;而学会爱护、尊重每一个人正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期校报就将目光聚焦在这些或许你未曾留意的计量人身上。他们默默无闻,但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为计量的发展做着微不足道却又不可或缺的工作。我们相信:在全员育人的校园里,每一个员工、甚至是一处自然景观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大学小爱 润物无声
摄影:余子洋 韦晨慧楠 张 烨
宿管阿姨:有爱的大家长

从最初生涩地来借寝室钥匙、询问怎样使用水电卡,到后来进出宿舍楼时总不忘一声清脆响亮的“阿姨好”。她们就这样坐在那里,静静地微笑,看着每一个学生每天的忙碌进出,像一个大家长一样爱护和看守着他们。
学校宿管阿姨的平均年龄在48岁左右,亲切、和蔼、热心是她们的标志。一走进宿舍楼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她们那身标志性的蓝色制服,或整理资料,或与学生交流,或拿着一叠厚厚的学生相册在熟悉每一个同学的面容。累了,她们就在那小小的大厅走动走动;休息时,她们就听听收音机,看看报纸、聊聊天,放松下心情。
很多同学认为宿管阿姨的工作并不繁重:早上6点开门,晚上10点半关门,每周检查卫生,仅此而已。实际上,24小时轮班制的工作时间安排让阿姨们并不轻松。她们每天要在不同时段巡逻四至五次,每时每刻都要留心观察进出宿舍的人群,从而保证整栋楼的安全。晚间签到、物业报修、寝室安全检查,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都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生命财产安全。
7号楼的唐阿姨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8年。八年来,她从2号楼调到11号楼,又从11号楼调到7号楼,管理过大一到大四各个年级段的学生,有男生也有女生。在唐阿姨眼中,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从入学时的迷茫无助到毕业时的自信独立,见证了他们一路的成长。每次到了毕业的时候,唐阿姨就特别舍不得这些孩子,总忍不住多叮嘱他们几句。唐阿姨很喜欢这份工作,她说:“我们学校的女生娇俏,男生豪爽,跟这些年轻人打交道,好像自己也变得年轻了。”
主动关心帮助生病的孩子;帮学生寻找失物、保管物品、缝补衣物;当学生遗忘钥匙时,帮他们打开寝室的房门……虽然这些都是只是稀松平常的小事,却深深地温暖和感染着每个学生。“阿姨帮了我们很多忙,真的很喜欢她们,她们太热心了。”11级测控4班的田方苏想对所有的宿管阿姨说一句:“阿姨,谢谢您,您辛苦了!”
(赵群芬 石景成)
保安队员:守护一方平安

站立是大多数时候他们的姿势,无论你是否留意,他们就在那里,默默守护着校园的平安。他们就是被称为“计量卫士”的校卫队的保安队员们。
保安是学校的一个窗口,也是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校卫队的队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他们的岗位分为门岗和巡逻岗两种,这两种岗位之间也会实行轮换制度。
门岗的主要职责是对学校车辆、人员的进出管理。同时,门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学校的形象,很可能是初来学校的人遇到的第一个计量人。门岗一班要站8个小时,通常是两个校卫队员一班,轮换站岗。巡逻岗的工作地点相对灵活,不局限于某一固定区域,但这也决定了巡逻岗的工作量会比较大。巡逻岗的主要职责是监控校园内的各个角落,防患未然,保证校园安全。夜间治安巡逻的时候,他们需要到每一幢楼房去察看,检查楼道的消防设施以及各个宿舍的门是否锁好。“把所有楼层检查一遍往往需要好几个小时,遇上天气比较热的时候,一遍检查下来,队员们个个都是汗流浃背。”保卫处校卫队窦照杰组长说。
保安的工作平时是三班倒,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但遇上突发事件或大型活动时,他们也要加班加点。迎新的时候,他们要维持秩序、指挥交通,还要防偷防盗;举办大型活动,他们要安排站岗、维护现场、巡逻检查;寒暑假期间,他们仍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校卫队的另一位组长刘刚告诉笔者,都说过年回家学生买票难,其实他们的队员买票回家比学生还难。因为工作时间的原因,他们没有太多自由的时间去排队买票。
窦照杰说:“做保安,靠的就是一份责任感。只要穿上这身制服,就要尽职尽责,守护校园,给师生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李桢怡)
学校园丁:校园的美容师

当你走过花团锦簇学校大门,躺在草坪上享受云淡风清,在炎炎烈日下躲进大树撑起的一片绿荫,你可曾想到,是谁为我们装扮起如此美丽的校园?他们就是计量学院可爱的园丁们。
学校园丁的工作可分为养护和盆景管理两部分。养护主要包括修剪草坪、防治病虫害及水体清洁等,而盆景管理则包括花卉的培植、苗圃和玻璃花房的打理及学校大型活动的绿化布置等。
后勤服务公司绿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屠宁桦介绍,学校的园丁大多来自外省,为了养家糊口从江西、安徽等地外出打工。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是后勤员工里最年长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有的甚至不会说普通话,一口浓重的乡音让他们连日常交流都显得格外困难。
苗圃技术员于寿荣今年63岁,已到退休年龄,却仍然留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师傅说:“我喜欢这些我抚摸过的花花草草,也喜欢这份工作。”于师傅在学校从事园艺工作已经8年了,他属于技术工种,是不可或缺的。于师傅的日常工作是栽培,看似简单,其实却也复杂而专业,正所谓小花草也有大学问!说起校园里的花草,于师傅便如数家珍。“现在学校里最美丽、耀眼的要数鲜艳的广叶蕨、牵牛,还有许多种类的草本花,它们的应季性和多样化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冬天则要种些抗寒性较好的紫菜花、橄榄花。”于师傅还告诉笔者,“相对冬天,夏天的室外高温作业是园丁们首要克服的困难。天气热,不仅人酷暑难耐,花亦如此,所以越是炎热的夏天,花的需水量越多,园丁们的工作量也就越大。”
除了培植花卉、盆景,学校里还有一批负责在校园及生活区拔草、浇水的修护园丁。他们有着统一的装束:草帽、宽松的衣裤,5至7人一组,分块而作。他们每天默默工作,与伺机乱长的杂草作斗争。累了,就坐在草地上喝口水,看着自己辛苦维护的花田正在茁壮生长,脸上露出满足与欣慰的神情。
(于 浩 徐 越)
清洁工人:打造美好环境

清晨六点,当我们还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学校的清洁工人已经用最快的速度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饭,捎上中饭,离开房间,进入我们的校园,开始一天的工作。如果说保安是学校安全的守卫者,那么这些身着蓝色和橙色工作服的清洁员工就是校园的净化者。她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校园的干净和整洁,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学习生活的美好环境。
在物业管理中心,笔者了解到,学校的清洁工属于保洁部,目前共有144人,大部分为40-50岁之间的中年妇女。按照工作区域,清洁工分为室内保洁和室外保洁。室内保洁又分为墙面保洁、地面保洁、镜面保洁等,每一个工种都有其严格的工作程序,每位清洁员工也都是经过新人培训和严格的工作审查才正式上岗的。她们每天清晨6点半上班,下午4点半下班,除去中午两个小时的吃饭和休息时间,一天工作共计8小时。
上午10点半左右,笔者在天健体育馆一楼遇到了一位来自安徽的清洁工张阿姨。刚开始,阿姨一听说要采访,马上露出了拘谨却淳朴的笑容,用一口乡音浓重的普通话摆手推辞:“我不行的,我没念过书,我不会说话的啦!”但是在谈过程中,阿姨慢慢放松下来,她说自己已经在学校工作很多年,对学校有了感情,舍不得走。
张阿姨是负责楼宇保洁的,每天早上6点就要到教室打扫,因为要赶在学生上课前把教室打扫干净,包括教学楼楼道的清洁。张阿姨一个人要负责200平方米的教室卫生和2000平方米的公共区域卫生。“工作虽然每天重复也很辛苦,但领导对我们很贴心,和同事们相处也很愉快,我们就要好好干自己的工作。”最后,张阿姨还不忘又强调一句,“总之,认真干就对了。”
在征得阿姨同意后,笔者和她一起来到保洁部员工吃饭的地方——嘉量大会堂地下室。张阿姨拿出方形饭盒中的三个馒头放进微波炉煨热,笑着问:“我是不是吃得很多?”这时,清洁员工们正趁着午饭的时间互聊家长,也抓紧时间休息,为下午繁重的工作积蓄体力。
“当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不要忘记是学校的清洁工人为我们提供了洁净美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劳动,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整洁、美好、舒适的校园环境。”11级标准化专业的刘珂同学说出了很多同学的心声。
(宛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