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著名佛教史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杨曾文教授做客“嘉量讲坛”,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禅宗的兴盛和主要特色”专题讲座。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邱高兴主持讲座。
杨曾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长年从事中国佛教史、禅宗史、日本佛教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第1-3卷(合著)、《佛教的起源》、《日本佛教史》、《宋元禅宗史》、《佛教知识读本》、《中国佛教史论》、《当代佛教与社会》等,主编并参加撰写《佛教文化面面观》、《当代佛教》、《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中国佛教基础知识》等,校编《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等书。1999年获日本东洋哲学研究所“东洋哲学学术奖”,2002年所著《唐五代禅宗史》获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
讲座中,杨曾文从佛教民族化的历程、禅宗之外诸宗的共同特点、中国禅宗的行为及其鲜明个性、禅宗强大生命力之所在等四个方面为在场师生详细解读了中国禅宗。他从佛教的初传、研究再到中国化的民族化历程谈起,联系历史背景,结合儒家、道家学说,介绍了禅宗的发展过程及其宗旨、教义,阐释了佛教中国化的原因。随后,他对比了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异同点,分析了禅宗之所以不断壮大、兴盛的原因。在谈及中国佛教的主题时,杨曾文认为,大小乘共同传入中国,不同之处在于小乘言建功立业,大乘讲大慈大悲。因汉武帝时期以儒家为正统,才确定以大乘作为中国佛教的主题。最后,杨曾文以一句“中国之佛教乃‘禅宗之佛教’”强调了禅宗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杨曾文教授潜心佛学研究近五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他将深奥的禅宗知识运用自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我国的佛教文化。此次讲座吸引了我校1200余名师生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