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王寅教授来我校外国语学院作学术报告

添加日期:2011-12-26 14:38:15 阅读次数:
     12月22日下午,在格致中楼307会议室,应我校外国语学院的邀请,我国著名认知语言学家、中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王寅教授作了题为《应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学院领导郭兰英、王鉴棋、姚岚以及全体教师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郭兰英院长主持。
     王寅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英汉语对比研究。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在国内外外语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各类论文和文章11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多部,共达600多万字,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有20多篇。他多次出国讲学,与世界著名语言学家Lacoff教授、Langacker教授、Taylor教授、Haiman教授多有学术合作和交往,是我国目前语言学界极为活跃的一名专家学者,被誉为我国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报告会前,王寅教授给每位教师准备了一份报告会的内容提纲,分为七个部分。在报告过程中,王教授以语言学大师的风范向我们展示了当今语言学的前沿—认知语言学的魅力。他首先从“非客观主义哲学:(后)现代哲学之前沿”切入,用精炼的语言梳理了语言学发展史,介绍了不同年代的语言学理论及其主要特征,以及对应的教学法;重点介绍了当今语言学理论的前沿:认知语言学的应用。接着,他剖析了“激进人本观:西方哲学的另一极端”这一问题。其次,他论述了“体验哲学(EP):语言的体验性”,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基于体验哲学思想的认知语言学强调体验性,即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等。随后,在“体验人本观(体认象似性):反思激进人本观”中,王教授提出新的理解模式,即体验性概念化、普遍观、人本观。 
     关于“认知语言学:使得语言学进入后现代研究大潮”的问题,王教授从哲学发展角度阐述了当今的理论前沿—人本主义,将人本主义与认知语言学有机结合,从中指出语言学深厚的哲学思想基础,进一步说明基于体验哲学思想的认知语言学强调体验性,即“现实—认知—语言”,开拓了我们对语言学认识的新维度。最后,王寅教授在“体认象似性: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上,简述了四点:一是从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场景解释语言的形成和理解;二是将象似性原理贯彻到语言教学之中会有很多意外收获;三是以简表归纳例示 CL 体认观对语言各个层面的解释力;四是以距离象似性为例简介英语词素构词的认知学习方法。
     王寅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条理清晰,环环相扣。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和丰富形象的肢体表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为听众诠释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问题。他把深奥枯燥的语言学化为通俗有趣的精彩表述,为听众描绘了语言认知研究的美好愿景。
     在报告过程中,王教授时而站起来走到老师们前面,时而点击PPT图片,以妙语连珠、声情并茂、娓娓道来的演讲风格和人格魅力博得全场的阵阵笑声和热烈鼓掌,使整个报告会轻松愉快,体现了其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学术积淀,显示了高超的驾驭听众互动的娴熟技巧,让每一位听众折服,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良多的启迪。报告会后,许多教师纷纷向王寅教授请教,老师们一致认为:聆听了这位大师级的语言学家的报告,真让我们大开眼界,获益良多,从而也开阔了我们教学与科研的视野。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