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1日,我校举行学术道德及导师培训讲座,培训由副校长俞晓平主持,纪委书记王小华、研究生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教学秘书参加了培训,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叶恭银教授作导师培训专题讲座。
本次导师培训是我校第二届廉政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之一,培训主题是“遵守学术道德,提高培养质量”。纪委书记王小华关于学术道德规范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校、个人的声誉,在工作中应注意三点:一、教师的科研成果杜绝造假、剽窃、抄袭以及一稿多投等;二、研究生发表论文导师要把好质量关,遵守学术规范;三、学校在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时应注意学术规范。他希望大家遵守学术道德,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相互尊重,保证学术界的公平公正性。为进一步做好师生的学术道德规范工作,学校专门为全体教师和研究生购置了《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会上,王小华书记介绍了该书籍的基本内容,并为师生代表发放了该书籍。
浙江大学叶恭银教授结合自身培养研究生的经历,以《导师“三题与四事”》为题做了培训讲座。叶恭银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其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开设的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他指出导师应具有三题,即“三有”、“三导”和“三忌”。“三有”,有人格感召力、学术创造力、辐射力或影响力;“三导”,要导方向、导思路、导方法;“三忌”,要忌不导、虚导、歪导。同时,导师应做好四件事:一、抓生源;二、抓环节,包括研究生培养方向的确定、课程的选择、科研的训练和学位论文的指导;三、抓规范,包括科学实验的规范、科学数据分析的规范、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规范、产权的规范、严格遵守学术规范、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四、抓和谐,导师应提高自身的学术素质和非学术素质,营造和谐互助的关系。
在导师培训会上,研究生部主任陈乐宣读了学校对获得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浙江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成绩为优秀和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奖励的决定,校领导为优秀论文指导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举办导师培训是学校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该培训也是我校明德导师学校的培训内容。今后,将不定期举行导师培训,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