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移资助工作 情暖寒门学子

添加日期:2011-09-08 10:40:07 阅读次数:
     8月20日-21日,钱江晚报刊登了2011“中天·钱报”助学行动受助名单,其中7名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受助学生为我校2011级新生。8月22日,校党委委员、学生处处长范庆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健、计量测试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郑成林、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海江及钱江晚报记者和学生处工作人员一行六人赴浙江建德、武义对三位学生进行家访。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先到达了建德市大慈岩镇檀村的夏卫亮家中,他以553分的成绩考上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村里今年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夏卫亮家是村里最深处拐弯角的一座旧泥房,父亲是残疾人,母亲体弱多病,常年吃药,没有固定职业,依靠打一些零工勉强维持生活。随后,我们赶往武义县泉溪镇丰溪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1级新生徐珊家。丰溪村坐落于泉溪镇的山区,通往村里的只有一条狭窄的山路,由于大雨加之夜幕降临,从镇上到村里用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徐珊由于父母生病去世成为了一名孤儿,与80多岁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幸好平时的生活由姑姑帮扶着。得知我们的来意,爷爷含着泪水动情的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学校”,一句淳朴的话把在场的老师都感动了。从徐珊家出来后,我们来到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的方晓斌家中。方晓斌的老家在农村,离县城很远,为了方便孩子读书父母在县城租了房子,一家人挤在一间狭小的房子里,加之母亲经常身体不适,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上大学的费用成了家里沉重的负担。
     了解了三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后,在学生家中,老师们向三位同学和家长介绍了学校的具体情况,讲解了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政策以及新生入校后的注意事项,消除了学生和家长对上大学所需费用的担心,同时每人提前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金1200元,帮助他们树立他迎接大学生活的信心。
     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创新资助理念,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奖学金、助学金和勤工助学为辅,绿色通道、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和社会资助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每年发放各类资助金1000多万元,有效地保障了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