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我校党建工作经验介绍材料《组织实施“三项工程” 扎实推进教工党支部建设》入选第十九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经验材料汇编。
原文如下:
组织实施“三项工程”
扎实推进教工党支部建设
中共中国计量学院委员会
高校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凝聚力、战斗力如何将直接影响高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我校二级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管理体制和党组织负责人公推直选工作的全面实施,二级党组织建设的显著加强,教工党支部日益成为我校党建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为此学校党委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组织实施了“组织优化工程”、“责任强化工程”和“活动创新工程”等三项工程,扎实推进教工党支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组织优化工程,夯实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基础
健全的组织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激发组织活力的基础。学校党委2009年在全校实施了组织优化工程,健全了教工党支部建设的长效机制。第一,科学设置党支部。按照教学科研单位党支部建在学科上、党小组建在团队上,机关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的原则,2009年暑期完成了对全校教工党支部设置的调整。与此同时,赋予支委会在本部门重大事项决策、师德师风建设等工作中更多的责任和话语权,确保支部党建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第二,精选优配党支部书记。坚持高标准配备支部书记,规定学科性党支部书记原则上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并兼任系所副主任,非学科性党支部书记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在4级以上岗位工作。目前全校在职教工党支部书记中,高级职称者占53.5%。同时,通过建立表彰激励机制、落实政策待遇、定期举办支部书记培训班、将部分优秀党支部书记纳入学校中层后备干部培养体系等举措,切实加强了教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第三,健全“三项制度”。一是健全“三会一课”制度,规定每周三下午为固定学习时间,每月组织两次支部组织生活会,增强党员意识、党性观念;二是制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实施细则》,规定每年结合中层干部年度述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干部工作,评议结果作为评选评优的重要依据;三是坚持党内情况通报和党员汇报制度,支委会定期向全体党员汇报支部工作,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反映群众的呼声,提出建议。
二、推行责任强化工程,增强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动力
落实责任是切实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关键。学校党委推行责任制工程,通过明确职责,强化党委、总支、支部和党员的责任,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参与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动力。第一,强化党委的领导责任。学校党委的领导责任重点体现在,一是明思路。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明确教工党支部建设要立足“夯实基础、强化责任、激发活力、创新载体”,并提出加强党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二是建制度。建立教工党支部建设定期分析研究、定期述职、工作交流研讨、课题研究等制度,促进了加强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制度化。三是抓考核。制定教工党支部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教工党支部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四是强保障。按照每位教工300元/年的标准划拨活动经费,由党总支负责统筹支出;对党建研究立项课题给予经费资助;加大经费投入,重点建设党建网站、校院两级党校和“党员之家”。第二,强化党总支指导责任。坚持基层党建工作“书记抓、抓书记”的原则,规定党总支书记为教工党支部建设第一责任人,要求党总支书记在抓事业发展的同时,要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好教工党支部建设,并要求党总支要对教工党支部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勤调研、常分析、提思路、谋对策、抓落实、树典型,切实担负起指导责任。第三,强化党支部执行责任。党支部作为支部建设各项工作最终的执行者,重点围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组织开展支部工作。一是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实践中寻求和创新支部工作载体,提升实效性;二是选准支部工作的关键点,以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以利益分配中的矛盾冲突为切入点,以营造良好氛围为中心点,重在解决问题,提升支部威望;三是扩大党支部工作的覆盖面,把党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工党支部从“构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提高支部凝聚力”开展创新活动,坚持“把党员培养成学术骨干,把学术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做法,大力引导教师党员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为学生健康成长奉献大爱。第四,强化党员身份责任。将实施“学生党员责任制工程”延伸到广大教工党员,教工党员根据学科重点工作,制定个人发展计划,与党支部签订责任书,并将责任书承诺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通过年度书面述职,主动接受党内外监督和测评,党支部对党员的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单独建档,并把民主评议结果与“三优一先”评选活动有机结合。“党员责任制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素质,提升了党员形象,2009年,全校学科性学院党员满意度测评达89%。
三、开展活动创新工程,激发教工党支部的活力
开展切合实际有效的活动是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抓手。学校党委重点推进“三项活动”,构建教工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新载体,有效激发了教工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第一,开展学习型教工党支部创建活动。遵循“学习时间制度化、学习内容专题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工作学习一体化、组织学习有效化”的要求,提倡教工党员积极主动学、保证时间学、结合岗位要求学、提升成效学。通过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广辐射、多途径、开放式的学习体系,使党支部成为党员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使学习成为每位党员工作、生活中的重要需求和自然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二,开展教工党支部“双创”活动。一是开展党支部工作创优活动。将教工党支部工作与学科发展、教学科研、育人工作紧密结合,以任务完成的实际效果来检验支部工作,组织支部工作汇报评比,给予优胜奖励,形成各支部争相创先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党支部建设创新活动。以寻求载体为切入点,精心设计支部活动,并以项目形式进行申报、备案。近年来,我校教工党支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挖掘活动内涵,形成了一批内容新颖、富有实效的组织活动。如材料学院的党支部主动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围绕“实现量到质的转变,提高学科发展水平”开展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2个。第三,开展教工党员“三联系”活动。校党委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工党员深入学生班级、寝室开展教书育人;积极鼓励和支持经验丰富的党员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专业导师;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工党员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以“育人成才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校党委在全校范围内成立了贫困学生助学金,开展了教工党员联系学生班级、学生寝室和困难学生的“三联系”活动。截止目前,我校985名党员教师已结对联系465个班级,618个学生寝室和1141名困难学生。通过“三联系”活动,有效地增强教工党员的党员意识和育人责任意识。
从近年来我校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工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奉献精神是支部建设的关键所在。通过落实待遇,强化组织关怀,教工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二是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是增强基层党建活动吸引力的必然选择。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鼓励支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支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强。三是合理调整支部设置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探索把支部建在科研团队、教学团队、项目团队以及管理等团队,有力推动了支部活动的开展、支部作用的发挥和支部成员的发展。四是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过程指导与目标考核,是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实效的有效手段。变事后经验总结为过程直接参与的方式,使得教工党支部的责任制理念得到有效转变,激发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