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姚建铨院士应邀来光电学院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添加日期:2010-03-25 09:31:15 阅读次数:
     2010年3月23日,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姚建铨教授访问我校,并做了关于“基于光子晶体的新型光纤传感网”和“物联网”的学术报告。
     姚建铨院士现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大学现代光学仪器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天津大学物联网专业及物联网研究中心发起人。美国光学学会及SPIE会员、南加州大学激光中心客座高级研究员;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中科院特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6届尤里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个人获得最高荣誉奖“一级骑士勋章”等殊荣;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姚建铨院士多年从事激光与非线性光学频率变换研究,提出非线性双轴晶体最佳相位匹配精确计算的理论及方法,得到国际学术界的确认。姚院士主要从事激光技术、光子学与技术、太赫兹波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了高功率倍频激光的理论,所发明的双轴晶体的最佳相位匹配的精确计算理论,被国际学术界称为“姚技术”、“姚方法”,并被国际学术界广泛应用。在新型激光器及应用技术方面,成功研制了高效固体激光器、可调谐激光器、高效倍频系列激光器等,首次采用准连续运转的绿光光源泵浦染料及钛宝石可调谐激光器。从理论到器件技术建立了一个新的“准连续泵浦激光调谐系统”的技术体系,为我国新型固体激光及调谐技术作出了贡献。
     姚建铨院士首先对与我校共同承担的“973”项目的第一课题(天津大学主持)做了研究进展报告,主要介绍了倏逝波原理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表面等离子增强拉曼散射、新型实时有源光子晶体光纤气体传感器和液体传感器的研究。强调了光子晶体光纤传感器研究的重要性,希望将这种新型的传感器研究透彻,并将其应用到生物、化学传感,如液体、蛋白质检测和DNA测量等。
     姚院士还结合温家宝总理的5次关于物联网的讲话介绍了目前物联网方面的工作。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的扩展、以及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应用。他认为互联网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而物联网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网。将物分为人、自然物、人工物三大类,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从相互之间的信息感知、信号采集、网络传输、后台控制、自动执行、应用服务等环节组成,形成物的智慧性,实现智慧地球、智慧中国等系统。强调研究物联网必须具备的“快、高、稳”的特点,以及它与互联网和通信等方面的联系与区别。他指出了当前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必须抓住三个主要问题:传感原理和技术的研究、互联网和物联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物联网的服务功能。
     姚院士还和师生进行了座谈,知悉我院正在申报物联网新专业,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