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又一批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加入就业求职的大军。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一直是社会、学校关注的焦点,更是每一位大学毕业生关心的大事,同时也是在校学生所积极关注的。
法学院在校大二、大三学生9人组成的“访校友,明未来”实践小分队,在7月5日-12日,通过对历届校友、相关国家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走访,深入调查、了解法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情况,分析社会所需求的法学类人才的特征,为调研获取宝贵的素材。
法学类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其专业性质及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在毕业求职过程中,进入公检法司担任公务员、从事律师及企业法务工作等往往是其择业的主要方向。法学院自2004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目前在政法线上已拥有一支比较优秀的校友队伍。此次实践调研活动从走访在杭法学校友开始,相继走访舟山、台州、嘉兴、绍兴等地的校友及用人单位。通过面对面采访交流、填写问卷、参观考察等形式总计采访校友50多位,走访了包括省委组织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杭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新湖律师事务所、金麟律师事务所在内的20多家单位。所到之处得到了校友们的大力支持和用人单位的热情接待。
调研过程中,小分队成员收获了校友们带给学弟学妹们不少成长的见地:“学生阶段必须要有一个规划,有规划才有动力,才知道如何学习”;“我们需要经验,但基础更重要,不管是就业、考研还是考公务员都需要打实基础”;“大学环境里应注重培养一个人在沟通、交往、协作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法律必须运用于实践,与实践结合起来,法律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不少校友建议在校学生在假期多到法院律所参加实习,力争通过司法考试,不断提高外语水平,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调研对同学们明确成才定位和学习目标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