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建处的工作人员来说,在炎热的暑期中,他们的主题词不是休息,不是调整,而仍然是工作。“暑期是学校开展基建工作的好时机,不会影响师生日常的教学和生活。”“我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假期的概念,作为一名基建处的工作者,我们已经习惯了。”“保证工程质量,为师生服务是我们应该做的。”……在采访中,基建处的工作人员们这样告诉笔者。
奋战在基建工作第一线
“从我校下沙东校区建设启动以来,基建处的同志们就没有了假期的概念,几乎每年暑假都是在工作中渡过的。”基建处的负责人介绍说,以“工程质量”为基建工作的核心,以对学校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努力控制投资、加强质量和工期管理,全面推进东校区的建设,全面完成学校既定的基本建设任务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基建处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为了确保暑期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基建处在放假前就召开会议,专门强调了暑假期间的工程管理问题,要求部门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为在建工程创造良好施工条件。
今年暑期,极端的天气比较多。39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进入台风季节后的强降水和大风天气等,都给校园的建设施工增加了难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夏天一身汗”是基建人员的真实写照。然而,笔者了解到,在整个暑假期间,基建处没有一位同志因高温酷暑而提出休息,更没有一位同志因工作辛苦而提出换休的要求。为了给即将到校的师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全处工作人员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力争如期完成东校区的各项建设工作。
在暑假期间,基建工作同样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分管基建工作的冯时林副校长多次去工地检查施工进度进展情况,指导工作。在工地现场,基建工作人员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基建管理人员每天都要多次到现场检查工程进展情况,一刻都不放松,甚至连双休日也不休息;相关负责人每天早上在工地现场开会,总结昨天的工作情况,布置今天的工作,安排以后一段时间的工程进度,并提出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每一天,基建处的工作人员都是这样,默默地忙碌,精心地工作着。
各项工程计划稳步进行
据了解,今年学校暑期的基建工程量较之往年更大。图书信息楼、地下车库及球场、运动场、田径场、体育看台等将近6万平方米的在建工程必须在9月份新生入学后交付使用。总量大,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基建处一手抓工程进度,一手抓工程质量与安全,各项工程除现场监理外,基建处现场负责人每天巡查,督促工程进度,协调各工种的施工。
在基建处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各项工程计划正稳步推进。目前,东校区图书信息楼正在进行装修扫尾工作;校区东侧的地下车库及球场、运动场、体育看台等工程已经初具规模,进入到后期的收尾工作;东校区行政楼、实验西楼正在紧张施工;逸夫科研楼已经启动奠基仪式,进入桩基施工阶段;本校区科研用房也已进入施工阶段。由于工程施工涉及到多家建筑公司,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工序交叉作业多、工作特点差异大,管理上环节多,各项工作侧重点不同等问题,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基建处负责人多次召开协调会,督促施工单位抢工期、保质量,力争在规定工期内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据基建处负责人介绍,教学楼、图书信息楼、地下车库及室外球场、体育看台及田径场、东南门配套管网要求在9月5日前完工;教学楼东侧道路、地下车库及室外球场周边道路、体育看台及田径场周边道路要求在新生入学前完工,建设工期非常紧张。
为了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在工程前期的准备阶段,基建处管理人员就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各个阶段都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和要求,使工程建设既经济实用又满足使用功能。同时,他们也做好与工程配套的各类招投标工作。暑假期间,已先后完成了教学楼报告厅装修、舞台及会议系统、实验西楼起重设备招标、东校区室外市政工程招标等各项前期工作。今年5月以来,省政府、省发改委连续出台了有关招投标工程的最新文件,“我们在招标工作中也积极向省招投标办公室等专业人士请教,及时调整招标文件,积极响应省、市的最新文件精神,项目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为后期各个项目的如期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学校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高校的基本建设是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物质保证。“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园地,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平台。不把校园搞好,其他恐怕都谈不上。”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基建工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我校的基建部门也有着自己思考。
基建处负责人告诉笔者,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建设,在校区用地和各种教育设施均已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若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解决校区基础设施的制约因素。比如,由于受制于校区规模,扩大招生无法实现;新设置的学科和科研机构无法安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科研设备因为没有相应的条件而无法引进等,不能形成规模办学的优势,缺乏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办学水平难以提升。学校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突破制约学校发展的瓶径,建设新校区。2000年以来,学校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学校的硬件条件在短短几年中有了明显的提高。完善先进的设施设备,推动了学校的现代化,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自2000年底启动基建施工到2006年建成万人大学,形成了容纳本部15000人和东校区8000人的办学规模,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此外,基建处还要做好完善师生生活服务基础建设,包括食堂、宿舍、交通等;创造优美校园环境,包括景观、绿化及一些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