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结合 实现就业无缝对接

添加日期:2009-03-20 14:39:12 阅读次数:
    04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陈果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第一届“中国计量学院海克斯康班”学员。贴在“海克斯康班”身上的标签有很多:培养模式贴近行业需求,学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同时,它也是计量测试工程学院开辟校内外相结合的育人渠道和就业模式走出的一条新路。
    学校注重理论教学,企业注重实践培训。如何使学校和企业都成为育人主体,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计量测试工程学院与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开始了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探索。
    学校和企业都打破了过去两个行业的单一功能和边界,由以往“学校培养人才,企业接收人才,两者互不搭界”的状况变成校企联手“共育”人才,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训练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在校企的全面合作下,“海克斯康班”诞生了。该班教学计划的制订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企业及时引入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信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企业的育人功能被充分挖掘出来,全方位参与育人过程,除指导学生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外,还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职场,定向培养人才为企业所用。
    2007年,陈果和其他40名同学一起,经过选拔成为中国计量学院海克斯康班的第一批学员。他们前三年在学校系统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第四年到企业里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在海克斯康班里,他们学习到了最新的测量技术、测量基础理论和专业测量软件的知识,经常能听到公司的资深技术专家和工程师为他们讲授测量行业的新发展、最新技术动态,除参加了“坐标测量机的基础知识”、“全面的企业坐标计量解决方案:PC-DMIS EMS”、“坐标测量机ISO标准及几何量计量相关标准”、“现代测量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便携式测量设备的应用”等专业讲座外,还有人力资源专家做的企业文化、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宣讲。同学们对这种学习的效果很认同,“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绝对是大有帮助的。”
    如今,陈果已经是海克斯康的正式员工。校企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就业”的连续培养,对于这段经历,他深感幸运。他的同学们也都受到企业青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2008年3月前该班41名同学就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21位进入海克斯康测试技术(青岛)有限公司工作,其余20位学生则被苏州三丰仪表制造有限公司、上海颉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威海大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单位一抢而空。让晚来一步的上海大众等多家单位只能空手而回。
    “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而根据企业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正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特点。自海克斯康班组建以来,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毕业生就业抢占了先机,成功实现了毕业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就业和上岗的零过渡。”学院院长李东升这样说。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