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通信工程专业的胡晓航是信息工程学院2008届的毕业生,毕业前夕,他顺利找到工作,被浙江鸿程计算机有限公司录取。工作才一年,他的年薪已经拿到五、六万一年。
据悉,信息工程学院2008届毕业生共有573名,是全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学院。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学院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路子,采取多种举措,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提供良好的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院2008届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达93.37%,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校企合作 培训项目自己点
“培训是一个老办法,也是一个好办法,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培训,让企业下单,菜单让企业做,学生要培训什么项目,可以自己点菜单,培训后持证上岗。”杭州市市长蔡奇的话让学院更加坚定了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大学生就业实训工程的做法。
为了进一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近两年,信息工程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项目。继“东忠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华为3COM网络学院”、“东部软件园”等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成功创办后,学院又积极与“优必胜”、“东方标准”、“浙江华为”、“杭州达内科技”等企业磋商合作事宜,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平台,把厚基础、宽专业的本科教学与企业实际工程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不断巩固。
到目前为止,学院已有500多名学生参与到就业实训工程中,参加实训的学生全部成功就业。今年,学院又有140名毕业生正在参加培训。其中,05计算机1班的刘严隆已经因为参加了“优必胜软件培训”而于11月初被杭州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录取,许旭娟、陈东等20多位参加培训的同学也已经和阿里巴巴、杭州东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搭建桥梁 创新招聘会模式
如果说校企合作开展实训,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方法是为毕业生就业开启的一条“绿色通道”,那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创新招聘会的模式,则为毕业生创造和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学院按毕业生的专业层次和学科门类对招聘会活动进行细分,延长了招聘会的时间,增加了招聘会的场次,缩小了招聘会的规模,增强了招聘会的实效性和安全性。据了解,学院经常举行招聘单位在10到30家规模的IT专场招聘会,先后吸引了杭州摩托罗拉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中和软件有限公司、印度塔塔咨询服务公司、浙大盘石等众多知名企业到学院召开专场招聘会。有些单位不方便来校招人,学院就主动组织毕业生“走出去”,到用人单位去参加招聘和面试。
“尽量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用人单位招到合适的毕业生,帮助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单位。这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陶贵生说。
主动服务 网上咨询解疑难
找工作的焦虑、生活秩序的混乱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这是大四毕业生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学院认为,想要成功就业,毕业生的心理调适也很关键。为此,学院从6月1日开始在2008届毕业生中推出了以“毕业生心理调适”为主题的QQ群在线心理咨询活动,直至08届毕业生离校。
面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疑惑,咨询师、辅导员在QQ群里积极引导大家,准确定位自己,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勇于尝试新的挑战,不要被想象中的困难击倒。同学们也会在群里发表自己的看法,群策群力,为有困扰的同学出谋划策。
对有些患上考研“焦虑症”的学生,除了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学院还专门为他们作了一次集体的心理调适辅导活动,提供了许多具体实用的心理策略与技巧,帮助他们走出考研心理误区。
重点帮扶 促进困难学生就业
04计算机3班的邱昌武是一名经济困难学生,在学院的资助下,他完成了“东忠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的培训项目,最后被杭州东忠软件有限公司直接录取。学院在全力推进整体就业工作的同时,还将关注的目光和帮扶的对象重点投向了就业困难学生。
据陶贵生介绍,学院采取摸查登记、专项训练、全面辅导、个体咨询、专项资助、特殊推荐等六项措施,给予就业困难学生特别的帮助。对于身心有缺陷及交流与协作能力较弱的学生,组织他们参加素质拓展等活动,帮助他们提高沟通协作能力,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酌情减免其学费,资助他们求职费用;对于实践能力欠缺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培训帮助,报销一定的培训费用。
此外,学院还建立了学院领导、教师与困难学生“一对一”的帮扶制度,尽最大努力帮助困难学生就业。2008年,学院共有5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目前已经全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