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召开首届教师学术研讨会

添加日期:2007-01-15 00:00:00 阅读次数:
  2007年1月6日,外国语学院在萧山东方文化园太虚湖假日酒店隆重地召开了为期两天的首届教师学科研讨会。学校党委副书记于永明、组织部部长郝敬习、浙江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化交流学院常务副院长范捷平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以及我院院长吴宗杰教授、党总支书记李元江、副院长桂清扬教授和全体教师8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吴宗杰院长主持。   于永明副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外语教学必将深化改革,要求广大外语教师尽快适应变化,抓住发展机遇,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教学能力。随后组织部部长郝敬习主持了我校外国语学院和浙江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化交流学院学科合作协议的签署仪式。浙江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化交流学院常务副院长范捷平作了“柏林模式——外语学科重建与课程改革”专题讲话;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黄爱凤教授等进行了题为“RICH课程改革与教师学术发展模式”的精彩的演讲,让老师们大开了眼界。   6日下午,研讨会以“外语学科的多元创新视野”为主题,以语言与传播研究、文学与人文教育、语言学、翻译等4个研究方向为小组,围绕进入学科重定位、学术交流、明确个人研究方向、学术合作机制形成、课题与课程建设规划等几个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每位教师的发言都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学院领导分头参加了各小组的讨论。大家认为通过沟通,使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寻找的目标。当晚,学院领导召集各组组长认真总结当天的会议情况,研究下一步学科群建设的进展工作。   7日上午,学科研讨会进入总结交流议程,各组组长总结了本组的讨论情况,每组还各推荐了2项比较成熟的特色研究项目在大会上进行交流,中间还穿插了老师的互动提问和吴宗杰院长的点评。   在研讨会的闭幕式上,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元江宣布了学院为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在课题申报、职称评定、评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的决定。吴宗杰院长在总结发言中,阐述了学校召开此次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研讨会的背景和意义。他指出,此次会议只是学院学科发展的新开端,学院将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师讨论会逐渐在一些领域凝练出有国际视野的学科方向,搭建好学科发展的平台,努力培育好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抓住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学科建设、教师发展和课程改革上开创外语学科的创新之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