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召开知识产权双学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添加日期:2006-10-31 00:00:00 阅读次数:
  10月28日至29日,法学院邀请国内知名知识产权专家在东方文化乐园召开知识产权双学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的著名知识产权法学专家,和我校梁嘉麟教授、杨秀英教授、王斐弘教授,教务处相关人员及法学院知识产权法学科的老师们参加了论证会。   论证会由法学院院长王艳林教授主持。王艳林首先介绍了中国计量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双学位的申报情况和知识产权双学位的定位,及依托中国计量学院工科专业制订的双学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之后,各位专家从各自专业的认识出发,就我校设立知识产权双学位本科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论证。著名经济法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文华教授指出,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角度来看,双学位是一种非常好的思路。在专业建设中,无论是知识产权本科还是知识产权双学位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法学院可以拓宽视野,利用中国计量学院在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扩展在经济技术法律法规领域的发展。在双学位的培养中,要注重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著名知识产权法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郑友德教授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在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认为,杭州是一个文化宝地,中国计量学院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争取省文化局、版权局的支持,拓宽视野,培养商标、版权以及文化产业发展中需要的各类人才。著名民法学者、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里安教授介绍了武汉大学法学专业双学位“4+0”培养模式的招生情况,指出将校内生源和校外生源区别培养,可降低学习成本,增强吸引力。著名知识产权法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先林教授认为,从有利于学生的就业来开办双学位,是比较恰当的定位。知识产权双学位的培养可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针对不同对象开班,争取形成从本科到双学位到硕士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把学科建设搞上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刘银良博士指出,在知识产权双学位培养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转让与保护的教学,掌握知识产权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增强适应能力。我校梁嘉麟老师指出,双学位在学生就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例如从知识产权专业的人才需求来说,专利代理人等知识产权人才属于社会上的“金领”阶层,但是专利代理人需要有理工科和知识产权法学的“双重”知识结构和背景,因此,双学位培养模式有很广阔的前景。   在听取了专家们的论证和建议后,王艳林院长作了总结发言,他再次对专家们百忙中参加此次论证会表示感谢。并表示,将根据专家们的建议,优化整合知识产权双学位培养方案,为顺利申报知识产权双学位奠定基础。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