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地处风景秀丽的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玉皇山下,是杭州西湖南线—处集文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场所,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丝绸博物馆,更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在这里,丝绸的文化历史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其中更不乏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而语言的差异则需要讲解员为他们服务。七月初,中国计量学院外国语学院志愿者便来到丝绸博物馆参加讲解服务。
“弘扬古蚕绢文化,开拓新丝绸之路。”这是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丝博馆所作的题词。丝绸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但队员们热情的服务与天气相比却毫不逊色。丝绸博物馆里展品丰富,队员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详细认真的讲解,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了解杭州,了解丝绸,从而更加了解中国。每当外国游客进门, 我们的队员们首先就送上一声亲切友好的问候:“Excuse me, I m a volunteer in this museum, may I help you?” 随之,那些外国游客也高兴地答道: “Oh, really? Yes, yes, thank you!” 就这样,队员们的讲解服务开始了。他们带游客参观整个博物馆,用英语与他们愉快地交流,让他们了解到中国丝绸的故事,丝绸的起源和发展、丝绸的主要种类、丝绸之路及丝绸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据的地位等等,这些有关中国丝绸的奥秘都让外国游客们惊叹不已。
在作讲解工作的过程中,队员们自己也有些新发现,学到些新东西。那些来丝绸博物馆参观的外国游客们分别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英语口音也各不相同,于是,在为他们作讲解的时候,队员们发现自己所掌握的很多发音都跟他们的不太一样。但是,学语言在于交流,有了差异就要相互学习和适应,而且耐心细致的队员积极与他们交流,多听多说后,相互之间便没有什么交流障碍了。另外,给游客介绍丝博馆的同时,队员们还与外国朋友用英语聊到很多日常生活中的话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想文化交流,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便拉近了许多,这些经历都使队员意识到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和练习发音是非常重要的。
为外国游客的讲解也许只是队员们每天工作的一部分,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记住的是与游客快乐度过的每一刻,这种快乐来自双方,同时又相互传染给对方,让快乐在丝博馆中生长蔓延…… 讲解活动结束了,友好交流的过程却永远留在了游客和队员们的心中。